中图社北京12月27日电(王洋 张汨汨 孙鹏)“你好——阿尼阿塞哟”“谢谢——卡撒哈姆尼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每天清晨,丹东军分区某边防团三连的走廊里总是回荡着《朝语三百句》的广播。战士们一边整理内务,一边用夸张的口型练习着发音。谁的发音偶尔“过了头”,时常引起一阵欢笑。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个边防团守卫着中国东北的中朝边境线一段。鼓励戍边战士们学习朝鲜语,是边防团坚持多年的做法。 tujian.org “我们当面就是朝鲜,驻地还有很多朝鲜族群众。让战士们学习一些必要的、常用的邻国语言,为文明执勤、沟通交流提供了很大方便。”团政委马文新说。 tujian.org 团里编写了《朝语三百句》,做成能够随身携带的小册子,还专门成立了“教学指导组”。各连的朝鲜族战士担任起教员,教身边的战友们学说朝鲜话。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朝鲜族士官李顺国是作为翻译兵被特招入伍的。他每周要为战友们上一节朝语课,在教授朝语的同时夹杂了很多朝鲜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知识介绍。战友们听得津津有味,休息时间,总围着他要求“练发音”、“练听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们连的战士来自天南海北,真没想到大家学习朝语的热情这么高。有的战士很有天赋,进步特别快。”李顺国说。 tujian.org 学习语言总是入门易、坚持难。为了督促战士们的学习热情,边防团每到月底都要通过视频系统组织朝语考核,每季度还要巡回考核一次。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到年底评选20名”朝语通“,颁发荣誉证书,还有物质奖励。”马文新说,当选“朝语通”的标准不低,必须吐字清楚、发音准确、对话流利。 tujian.org 学习邻国外语,丹东边防部队并不是个别现象。驻守中国北疆满洲里的呼伦贝尔军分区边防某团,正在组织官兵们学习“双外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们团任务区北临俄罗斯,西连蒙古国,要巡边护边,俄语和蒙语都要学。”边防团副团长任合英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满洲里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旅游和边贸日渐繁荣,边境管控的任务量也逐年增加。官兵们巡逻执勤时经常需要与境外人士打交道,懂得些基本的外语,许多原本复杂的问题变得非常简单。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多掌握一门外语,也是添了一项素质。”任合英说,“满洲里对俄贸易十分兴旺,有的战士打算复员后在本地找工作或做生意,如果会说俄语,就业时会占很大优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驻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某仓库的官兵们已经尝到了甜头。去年,仓库7名退伍老兵被几家外资企业聘为朝语翻译。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们虽然驻防在山沟里,但学习朝语的环境得天独厚。已经有好几批退伍战士被沿海企业早早相中,聘作翻译了。”仓库主任高吉说。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而更多的战士则是把学习外语当作军旅生涯的一次意外收获。“学习一门语言,等于接触了一个文明。既有利于完成任务,又开阔了眼界。”士官陆胜旗说,“日后回忆起来,这将是很珍贵的经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陆胜旗学了七年俄语,却从没有机会跟对面的俄罗斯军人“聊聊天”。“我们有规定,不得随意与外军交流。”他说。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但巡逻路上双方碰面,陆胜旗总会笑着敬个礼,喊一句“哈拉绍”。对方也会高兴地回应:“你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语言是连接友谊的桥梁。”陆胜旗说,“我们学习邻国语言,最终的目的是和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