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社北京12月25日电 “啊——”“嗷——”“噢——”每个星期三的清晨6点,中俄边境伊木河哨所附近寂静的旷野就会被杂乱的叫喊声惊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是驻守在这里的边防连队定期组织官兵用“喊山”的方式,来释放各自心中压抑已久的情绪。面向大山一字排开的战士们叫喊的内容五花八门:“你为什么没有给我写信?”“为什么我的训练成绩上不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伊木河哨所在中国版图的“鸡冠子”上,四周被大兴安岭的茫茫林海包围,300公里半径内没有人烟。虽然早就通了公路,可是每年冬季大雪封山3个月,最低气温零下57摄氏度,除了通信联络,这里一年中的大半时间与世隔绝。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习惯了城市喧闹生活的年轻人来到这里,独自面对静静的大山,时间长了,城市里难得的宁静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种难以承受的痛苦。在伊木河呆了11年的司务长尹传江说,每次在观察哨站岗,都能清楚地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边防部队驻守的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而现在入伍的士兵大多是出生在改革开放后的“80后”甚至“90后”。在父母呵护下很少遭遇挫折的独生子女,个性上更加注重自我,面对艰苦、寂寞的生活更加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等心理问题。 tujian.org 除了尽可能改善一线边防军人的基本生活、执勤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充实他们的业余生活,中国军队也意识到,心理的问题和身体的疾病一样需要及时诊治,并已逐步在各级部队建立心理卫生咨询治疗机构,越来越多的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员走进部队,帮助官兵疏导心理问题。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中指出,人民解放军通过推进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促进官兵素质的全面提高。全军组织心理训练和心理战研究,建立以政工系统和医疗系统相结合的心理教育、疏导和卫生服务工作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非典”到汶川大地震,中国军队的心理干预分队都迅速出现在第一线,为广大官兵和民众普及心理知识,开展心理咨询。 tujian.org 在汶川地震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军队的心理专家共为救灾部队和灾区民众实施心理服务10万余人次,对2000多名有严重心理障碍患者实施心理干预,为确保救灾官兵和受灾民众身心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tujian.org 伊木河连队定期组织的“喊山”活动就是通过心理疏导机制,让官兵们发泄心中压力,保持健康的心态。面对大山,想说说不出的,想讲不好讲的,一切都可以喊出来、叫出来。喊完之后的战士们红光满面,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伊木河连队所在的内蒙古边防某团还特别安排经费,为已有的心理咨询室和情绪宣泄室添置了心理评测仪、治疗床、橡皮人和沙袋等设备,并在一线连队建立心理咨询小隔间。每个隔间里都安装了心理咨询专线电话,内心有困惑的官兵可以直接向团部心理咨询室和全军权威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军医赖胜辉说:“通过耐心倾听等心理治疗方式,有效缓解了部分战友面对艰苦闭塞环境的孤独和寂寞,成功地化解了多名战友埋藏已久的心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对于新一代士兵最熟悉的网络世界,边防部队的心理教育工作也没有落伍。利用已进入班排的全军政工网,边防某团在团主页上开通了心理咨询专栏,并结合已有的网上论坛,给官兵提供了一个表达内心想法的平台,入党、提干、考学、选取士官等敏感问题都可以公开评议。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边防某团宣传干事姚炳祥说:“畅通的网络给了我们又一个宣泄心理压力的窗口,也许以后‘喊山’就可以挪到网上了。”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tuji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