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社呼和浩特12月24日电(曲方、于永恩、刘国星)内蒙古巴林右旗从2005年开始在部分苏木(镇)的嘎查(村)实施优质肉牛整村推进工作,被专家称为生态建设与畜牧业和谐发展的“巴林右旗模式”。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以前,我养了90多只羊,27头本地牛,平时又得放羊又得放牛,一年下来只能赚七八千元;现在我有15头优质母牛,去年12头高杂母牛产了12个犊,卖了近5万元!”大板镇浩饶沁嘎查白音和硕村民组牧民高力布站在自家牛圈边说。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高力布用手指着家对面的青翠山坡说:“过去羊群整天在那里啃草根,啃得山坡白茫茫一片,连个老鼠在上面跑都看得见,现在你看看,绿油油一片,什么山鸡啦、野兔啦都有了。”据了解,高力布所在的浩饶沁嘎查2005年以前有山羊1万多只,现在只剩1000只绵羊和280只滚动扶贫羊,全嘎查优质肉牛已达1500多头。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实施“优质肉牛整村推进”,是巴林右旗旗委政府充分考虑本旗畜牧业结构及其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作出的抉择。旗农牧业局有关人员告诉记者,巴林右旗有可利用草原面积1126万亩,是典型的畜牧业大旗,2004年6月末全旗拥有羊180多万只,牛12.6万头,牲畜的严重超载使全旗的畜牧业难以摆脱“超载——草场退化——效益低下——再超载”的怪圈。同时,本地牛长期存在的生产(殖)率低、个体小、出肉少、经济效益低和改良周期较长的“三低一长”问题,也制约着巴林右旗畜牧业的结构优化。在这种背景下,实施优质肉牛整村推进的决策应时而生:淘汰劣质牛和小畜,引进足够数量的优质基础母牛,完成畜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即“小畜向大畜上调,大畜向优质牛上调”,走现代高效发展生态畜牧业之路。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使肉牛整村推进工作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尽早显现,巴林右旗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制度规范、资金扶持、技术帮扶等方式鼓励农牧民主动淘汰小畜和劣质牛。从2005年开始,对肉牛整村推进村购进的优质基础母牛实行“1∶2∶1”的扶持政策,即将沙源项目、扶贫开发、农牧业综合开发、财政专项等项目资金集中捆绑使用,每购进一头优质基础母牛农牧民自筹1000元,协调信用社贷款2000元,各类项目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折合人民币1000元。旗政府投资为肉牛整村推进村普遍建起了标准化冷配站点。旗农牧业局组织编写了《优质肉牛饲养管理流程图》和《优质肉牛饲养管理技术手册》,免费发放给养殖户。农牧业技术人员驻村入户,指导科学饲养和疫病防治,连养殖户到外地购牛都有技术人员跟踪检疫,可谓服务到家。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到去年末,巴林右旗用于肉牛整村推进的资金已累计达8000余万元,全旗有7个苏木镇的24个嘎查村推行肉牛整村推进发展模式,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末,与2004年同期相比,全旗减羊44万只,增牛7万多头。草场生产能力得到根本改善,草场沙化、退化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