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十二月二十三日电 题:三十年上海建筑演绎“多重奏”华美乐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作者 郑莹莹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三十年间,各种特色独具的上海老房子、新建筑为这个美丽的城市谱写了一曲跌宕起伏、绵延不绝的旋律。从越来越高的东方明珠、金茂大厦到环球金融中心,从越来越新的南浦大桥到“世界第一拱”卢浦大桥,从越来越美的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到东方艺术中心,在众多境内外顶尖建筑师的精心演奏之下,上海奏响了一曲“多重奏”的华美乐章。 tujian.org 近日,在由此间政府有关部门主办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上海城市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上,记者与众多业内专家共同追忆了上海建筑三十载的非凡巨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历史建筑讲述永远的故事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走在申城街头,经常会不期然地“撞见”保护性历史建筑——身边一幢幽静的小楼也许就是孙中山、宋庆龄等名人的故居,路边一处美丽的花园其实就是旧时在沪显赫一时的各国商贾曾经的住所,而它们如今都成了沪人精心呵护的凝固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改革开放三十年也是上海历史建筑走过的极不平凡的三十年,上海对历史建筑从保护意识相对缺乏到处处严格保护,实现了重要的转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建筑学家郑时龄向记者感叹道。据统计,上海目前已有四十四片历史文化风貌区,其中上海音乐厅、外滩中山东一路十八号等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一直是此间各界关注的焦点,历史建筑也成了上海三十年城市建设中最大的“点睛之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阡陌之地化摩登之城 tujian.org 从东方明珠、金茂大厦到环球金融中心,三十年间,上海滩矗立起许多摩天高楼,构筑了一道美丽的城市风景线。特别是昔日的田园——浦东,今天已是高楼林立的摩登之城。 tujian.org 郑时龄向记者回忆道,一九八0年,上海超过二十四米的高层建筑只有一百二十余座,尚没有一幢百米建筑。到了截至二00七年年底,上海已有一万三千幢左右的高层建筑,其中七百七十多幢是超高层建筑,而正在建造之中的“上海第一高”——上海中心大厦则将生态、节能、环保、以人为本作为目标,欲打造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超高层绿色建筑的典范。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专家表示,“高楼”是上海三十年城市建设交响曲中不可获缺的一处“重音”,在本次评选中,金茂大厦、东方明珠与环球金融中心分别获得金、银奖,成为申城公共建筑的典范。 tujian.org 上海一代人“桥”的记忆 tujian.org 五十多岁的上海市民陈老伯向记者回忆了三十年前申城市民们过江的情形:“那时,推着自行车坐渡轮是上班族们每天的基本交通方式。”而今,伴随着一座座大桥的建成通车,黄浦江两岸交通发生了沧桑巨变,“桥”的形象也成为了上海一代人最重要的城市记忆。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上海市区第一座跨越黄浦江的大桥南浦大桥,到当时位居世界斜拉桥跨度之首的杨浦大桥,再到工艺最复杂的“世界第一拱”卢浦大桥,三十年间,黄浦江上架起的一座座大桥带来的不仅是交通方式的巨大改变,同时也构筑了浦江最独特的风景,成为申城建筑交响乐中的最优美的“小夜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