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显示逾两亿人网上看新闻
2009-05-18

中图社北京12月21日电 (记者施芳)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2009年《社会蓝皮书》,其中的《2008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指出,目前2.06亿中国人主要依靠网络获取新闻信息,占到网民总数的68.6%,互联网已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发源地。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负责撰写报告的中图社舆情监测室的研究人员介绍说,2008年是中国互联网继续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的一年,截至200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总人数已经达到2.53亿人,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如果说互联网发展初期,中国网民的网络运用偏于娱乐与交友,而2008年的新变化是,网络新闻使用率大幅攀升。今年上半年,网络新闻用户增长了5164万人,达到2.06亿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8年大事不断,是网络新闻发达的动因。中图社、中图社、央视国际三大新闻网站,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四大商业门户网站,每天新闻更新累积超过2万条,日均新闻信息浏览量超过20亿次。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网民密切关注时事,是网络舆论兴盛的前提。海量信息的互联网,正在成为社会舆论赖以生成的主要信息源。调查显示,中国网民的主体是30岁及以下的年轻群体,这一群体占到网民总数的68.6%,他们更加习惯通过互联网获取新闻信息、表达意见。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报告指出,2008年,由于互联网的影响,有些地方性、局部性的事件一夜之间被放大,成为全国关注的话题。一些地方政府改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方式,把“第一时间”发言作为重要策略。各级政府对网络民意空前重视。许多地方和部门就公共事务通过互联网广泛征集意见,鼓励各界人士建言献策。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专家指出,网络新媒体正成为舆论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民对于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对于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于公共舆论空间的扩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年轻网民关注公共事务,通过网络发出自己的声音,参与社会的进程,其正面效应不可低估。2008年,许许多多正面的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但同时也要看到,互联网上所形成的舆论和一切新的事物一样也有其复杂性和多面性,需要理性看待和引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发改委公布4万亿投资构成及中央投资项目最
    ·中组部:今年选聘大学生“村官”两万名
    ·中宣部公布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杨洁篪谈温家宝总理出席第十一次中欧领导人
    ·李克强:不失时机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国目前过半乡镇已完成和正在进行机构改革
    ·吴邦国与意大利参议长举行会谈并签定期交流
    ·财政部发改委发文为节能空调设最高限价
    ·就媒体报道美军有关人士涉华言论,外交部发
    ·中国四万亿投资进展迅速 中央投资已完成44%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