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专家:房价适度下降合情合理 期待能“软着陆”
2009-05-18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1月24日,富力地产预计,三至五个月后房价将趋于稳定。种种迹象显示,地产业或有望在一年后复苏。包括穆迪在内的评级机构日前相继延长中国房地产开发业的负面评级展望至未来12至18个月。但同时,国际私募基金已开始关注中国楼市,并认为2009年后及2010年初是抄底中国楼市的最佳时机。 中新社发 摄影/郑雄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二十日电 题:中国房地产市场期待“软着陆”——访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包宗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新社记者 阮煜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二00五年以来,一些城市由于连年飞涨而形成的过高房价,适度下降合情合理,但必须采取有效的‘软着陆’措施,特别是通过扩大保障性住房比重形成自然的结构性降价,避免出现过快过猛的降价。”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包宗华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tujian.org

二00四年以后,中国住房价格出现加快上涨的局面。“到二00八年初,有些城市同地段同档次的房价,竟比二00五年上涨一倍多。房价过快增长对居民住房消费产生直接影响,多数中等和中等偏低收入者连小户型、低价位住房也买不起。”包宗华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同时,房价不断过快上涨形成高额利润,致使各方面资金向房地产业倾斜,使投入住房建设的资金以每年百分之二十的速度猛涨。而人们对房价不断上涨的预期,也调动了住房投资的积极性,使住房投资在房地产市场中占有不合理的过大比重。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包宗华认为,直到二00七年,不少城市特大规模的住宅建设是以大户型为主,且住房投资比重很大。今年开始,一些城市出现了房价下降的先兆,许多购房者形成对房价继续下降的预期,尤其是住房投资和投机者持币观望,成为引发有些城市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的主要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住房的长远发展来考虑,应把重点放在建立和完善一整套让中等、中等以下收入者买或租得起房,以及低收入者有房可居的体制上”。包宗华说,其中,打造“名副其实”的中等收入者群体至关重要。随着经济发展,从中国实际出发,打造中等收入者群体的第一步,应是让他们具有买得起房的经济实力。如果中等收入者,在辅以适度的社会保障的情况下都买得起房,住房问题就容易解决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二00六年政府提出中小套型、中低价位住房要占建房总量百分之七十的要求,据测算每年要建设这类住房三百六十万套以上。这位专家建议,由中央和各级政府注入资金建设面向中等、中等偏低和低收入者的保障性住房,并由国务院召集各地商定中央和地方出资的比例。以地方为主,各地可以有所区别。保障性住房仍然坚持政府与居民共同负担的原则。要力争在一两年内达到全国年建设保障性住房二百万套,然后再研究是否继续扩大。同时,要针对中等、中等偏低收入者住房消费能力低的现实,制定让他们买或租得起保障性住房的措施。

tujian.org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决定注入巨资扩大内需,其中保障性住房放在重要地位。包宗华说,抓好这个去“危”出“机”的机会,有利于维持适当的住房建设规模以稳妥地“救市”,有利于发挥住房建设的带动作用而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完善住房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发改委公布4万亿投资构成及中央投资项目最
    ·中组部:今年选聘大学生“村官”两万名
    ·中宣部公布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杨洁篪谈温家宝总理出席第十一次中欧领导人
    ·李克强:不失时机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国目前过半乡镇已完成和正在进行机构改革
    ·吴邦国与意大利参议长举行会谈并签定期交流
    ·财政部发改委发文为节能空调设最高限价
    ·就媒体报道美军有关人士涉华言论,外交部发
    ·中国四万亿投资进展迅速 中央投资已完成44%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