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社大连12月19日电(记者王洋 张汨汨 王玉山)“中国海军,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海军官兵,需要走出去与世界各国的海军多交流,开阔他们的视野就等于开拓中国海军的视野。”大连舰艇学院海上实习中心的见习副艇长马培浩说。 tujian.org 在大连一家温暖的小咖啡馆里,这位24岁的年轻人为我们回忆起他不久前一段特殊的航海旅程。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今年3月,智利海军发出邀请,希望中国海军的代表跟随智利“埃斯梅拉达”号风帆训练舰参加从埃及亚历山大至南非开普敦为期两个月的远航。经过海军的层层选拔,大连舰艇学院的应届毕业生马培浩因为素质优秀、形象好、英语水平高和善于驾驭帆船而被选中。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8年8月中旬,马培浩乘坐的智利军舰“埃斯梅拉达”号从埃及亚历山大港出发,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红海,然后由亚丁湾进入阿拉伯海,完成22天的航行后于9月5日到达印度科钦。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科钦短暂停留4天后,“埃斯梅拉达”号在印度洋上开始第二段长达27天的连续海上航行,期间穿越赤道和莫桑比克海峡,航程近10000海里,最后于10月6日到达南非开普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智利海军的素质给马培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智利水兵有很强的自律性和敬业精神,除了完成军官交给的军事任务外,水手们承担了与工作和生活相关的服务工作,舰上的洗衣间、熨衣间、鞋匠铺、缝纫店、工艺品作坊等部门都由水手负责,他们把这当成了自己的业余爱好,把舰艇视为自己的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智利海军还有不少自己的传统习俗。“埃斯梅拉达”号在舰首悬挂了代表最高行政长官的蓝色小旗。第一次经过赤道的船员们还要参加军舰为他们组织的特殊仪式,在老水手的捉弄和嬉闹中庆祝这个有特殊意义的日子。“每个星期四,舰上的厨房都要为我们做智利的传统食品‘empanadas’,是一种油炸的小馅饼,口感类似于中国的炸春卷”。 tujian.org 马培浩说,每当在异国港口停泊,军舰上的智利军官和水兵总会登岸去当地的军人陵墓拜谒、献花圈,向该国军队表达敬意。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坐在我们对面的马培浩是个身材挺拔的英俊青年,由于经常出海航行,他的皮肤看起来黝黑而有光泽。跟随外国海军出海,无疑是马培浩一段很难忘的经历,但他在讲述的时候显得很平静,看的出来,这是一个自制能力很强的年轻人。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埃斯梅拉达”号军舰上还邀请了来自阿根廷、巴西、厄瓜多尔、委内瑞拉、秘鲁、墨西哥、埃及和肯尼亚的海军学员共同远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住在马培浩下铺的是一名厄瓜多尔海军军官,名叫德拉法耶。上舰后的第一个晚上,德拉法耶问马培浩,两个月的海上航行他最想收获什么。马培浩告诉他:“在这次航行中,我想继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再学一些西班牙语,除了向各国的海军精英学习外,我还希望多学些帆船的知识。”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德拉法耶瞠目结舌:“两个月内你想学这么多东西?我们都是自己国家海军的佼佼者,在‘埃斯梅拉达’号上随意轻松些就好,回到国内你依然是最棒的。” tujian.org 在随后两个月的航程里,马培浩写下了近三万字的航海日记,全面地记录了两个月远航期间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他的英语水平进一步提高,也可以用西班牙语进行日常问候。两个月后即将下舰时,德拉法耶对马培浩敬佩有加:“中国海军太棒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谈起“埃斯梅拉达”号上的一桩桩轶事,马培浩突然想起什么。他说,当军舰穿越赤道进入南半球时,心中突然升腾起一个愿望:有一天要驾驶中国自己的风帆训练舰穿越赤道,来往于南北半球之间。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世界上有不少国家海军已经将帆船列为海军训练的常规训练手段。“人在帆船上最能体会与大海零距离接触的感觉。在风帆训练舰上,水手更加贴近恶劣的自然条件,能够激发自身一往无前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牺牲精神,这对于海军的未来成长非常重要。”马培浩说。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