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上海:改革开放30年形成“七大宝贵经验”
2009-05-18

中图社上海12月17日电(记者杨金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17日在上海市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30年来上海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繁荣,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跨越。上海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些宝贵经验中,首要的一条是坚持服从、服务国家战略,自觉把上海发展放在全国发展的大环境中来思考和谋划。会议指出,30年来,上海坚持把未来发展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放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来思考和谋划,获取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持,取得了率先发展的优势。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其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发展新路。俞正声说,上海注重把握国际大都市发展规律,学各地之长,创上海之新,在完善城市功能、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社区建设、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等方面,逐步形成了一些富有特色、行之有效的做法。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三,坚持高起点、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抓住重大历史机遇推动改革和发展。上海历史上就是一个开放的城市,是一个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汇融合点。虽然上海在改革开放初期起步较晚,但上海注重利用后发优势,注重抢抓历史机遇,注重高起点、全方位的对外开放,通过开发开放浦东推动东西联动、结构优化、功能提升,实现了从开放战略、开放结构到开放目标的一系列升级,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四,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做到开创性、坚韧性、操作性的有机统一,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群众可承受的程度很好地结合起来。俞正声指出,30年来,上海既注重改革思路的开创性、发展目标的坚韧性,又注重工作办法手段的可操作性,看准了的事一抓到底,认准了的路坚定不移,不断积小胜为大胜,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五,坚持重视改善民生,使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人民群众。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上海市委市政府始终不忘解决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多办实事、办好实事。正因为上海坚持不懈地重视和改善民生,广大市民群众才在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城市面貌的不断改变中,深切体验到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六,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断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长期以来,上海不断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重视和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加大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的投入和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正气,倡导文明新风。俞正声说,正是靠坚持“两手抓”,上海才形成了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局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七,坚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地方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会议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一手抓领导班子,探索创新地方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格局,并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几套班子以及群众团体的作用;一手抓基层,特别是根据上海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数量较多的特点,探索开展“凝聚力工程”建设,创造了“支部建在楼上”等党建新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发改委公布4万亿投资构成及中央投资项目最
    ·中组部:今年选聘大学生“村官”两万名
    ·中宣部公布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杨洁篪谈温家宝总理出席第十一次中欧领导人
    ·李克强:不失时机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国目前过半乡镇已完成和正在进行机构改革
    ·吴邦国与意大利参议长举行会谈并签定期交流
    ·财政部发改委发文为节能空调设最高限价
    ·就媒体报道美军有关人士涉华言论,外交部发
    ·中国四万亿投资进展迅速 中央投资已完成44%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