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京沪、京杭卧铺动车组列车“揭秘”
2009-05-18

中图社上海12月17日电(记者贾远琨)21日,京沪、京杭间的大编组卧铺动车组即将在北京站首发,这是中国首批卧铺动车组,时速250公里。除了运行时间相对缩短之外,卧铺动车组列车内的设施和服务也更人性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2月21日起,北京至上海和北京至杭州间将首次开行3对卧铺动车组列车。其中北京至上海2对,北京至杭州1对。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首次开行的卧铺动车组列车是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远距离运行的实际情况,自主开发研制成功的。全列共16辆,定员630人,其中,软卧13辆,每辆10个包厢,40个铺位,定员520人;软座2辆,定员110人;餐车1辆。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卧铺动车组列车开行时间,全部安排在晚上。3对卧铺动车组列车全程运行时间明显缩短,是目前京、沪、杭间开行速度最快、行程时间最短的旅客列车。其中,上海至北京全程运行时间只需9小时59分,比目前京沪间开行的最快的直达特快列车缩短了1小时29分。京杭间运行11小时,比Z字头列车缩短近2小时。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运行时间缩短的同时,票价也有所提高,其中,北京至上海卧铺动车组软卧价格为,下铺730元,上铺655元。北京至杭州卧铺动车组软卧价格为,下铺820元,上铺730元。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卧铺动车组列车采用先进的缓冲装置和密封设施,列车运行平稳、安静。据介绍,卧铺动车组列车采用新型的“高速转向架”,各车厢之间加装了减震器,并采用了“半永久”的车钩连接车厢,车钩间隙小,整个列车连成了一个整体,列车在高速运行中十分平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了给旅客创造安静、舒适的乘车环境,在列车密封设施方面,卧铺动车组列车对车底、车体的隔音设施进行了技术改造,即使列车在高速运行中,车内的隔音效果仍然很好,包厢内十分安静。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卧铺动车组列车内“无干扰式”服务更彰显人性化。列车上每个包厢、卫生间都安装了“呼唤按钮”。包厢外、车厢两端和餐车均安装了信息监视屏。旅客如果需要服务,可以随时按呼唤按钮,信息监视屏会立即显示相关包厢、铺位的呼唤信息,乘务人员可以及时提供帮助和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此外,卧铺动车组列车对烟火报警系统也作了改进。每个包厢、卫生间、配电盘均装有烟火报警探头,8号车厢设置了监视屏,可以随时显示各烟火报警探头的报警状态,列车运行因此更加安全可靠。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与其他动车组列车相比,卧铺动车组列车的舒适度有了明显提高。16辆大编组列车中专门配置了独立的餐车,餐车内设有休闲酒吧。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同时,每个车厢均设有影视系统,安装了液晶电视机。其中,餐车的两端安装了三个15寸悬挂液晶电视。包厢内每个铺位均装有一个15寸嵌入式的液晶电视,并配有耳机和频道、音量调节开关,旅客可以根据个人爱好自主选择节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车内设施增强了旅客的自主选择性。软卧车厢和餐车全部采用LED灯具照明,车内光线充足。而在每个铺的床头装有一个可伸缩性阅读灯,晚间看书不会影响其他旅客。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发改委公布4万亿投资构成及中央投资项目最
    ·中组部:今年选聘大学生“村官”两万名
    ·中宣部公布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杨洁篪谈温家宝总理出席第十一次中欧领导人
    ·李克强:不失时机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国目前过半乡镇已完成和正在进行机构改革
    ·吴邦国与意大利参议长举行会谈并签定期交流
    ·财政部发改委发文为节能空调设最高限价
    ·就媒体报道美军有关人士涉华言论,外交部发
    ·中国四万亿投资进展迅速 中央投资已完成44%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