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金融危机“催化”长三角城市共办上海世博会
2009-05-18

中图社上海12月16日电(记者吴宇)12月17日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简称上海世博会)开幕倒计时500天。上海世博会已进入筹办关键期和冲刺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前,不断蔓延、加剧的国际金融危机犹如一个巨大的“变数”,不仅让世博会组织者以及周边的长三角城市徒增紧迫和压力,同时也激发各方更换视角,更加积极地共办世博会,将世博会变成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抓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江苏省泰州市副市长卢佩民指出,上海世博会最后一年半的筹办期以及半年的会期,必须切实考虑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最现实的,就是来自海外的参观者可能会减少,虽然海外参观者仅占上海世博会7000万人次参观者总数的5%。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卢佩民说:“作为长三角的一分子,泰州愿意在与海外友好城市和客商打交道的过程中,主动宣传推介上海世博会,为世博会组织者分忧。”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浙江省外经贸厅副厅长陈如昉认为,长三角地区在共享世博会这块“金字招牌”之前,要多考虑举国办博的共同使命和责任,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形势下更需各方团结一心,共同办博。 tujian.org

对浙江省绍兴市来说,2010年除了上海世博会这一全中国、全世界的盛事外,还将迎来建城2500年的喜庆。届时,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也将落户绍兴。副市长徐明光认为,如果绍兴能引进上海世博会的相关论坛、文化演艺活动以及部分参观者,而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的获奖队能前往上海世博会园区献演,对双方来说都是“喜上加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江苏省无锡市市长助理倪斌告诉记者,在金融危机诸多不利影响面前,有望创下参展国家、国际组织和参观人数历史纪录的上海世博会,无疑是长三角地区“化危为机”的一次重要机遇。 tujian.org

对此,无锡提出“世博在上海,旅游在无锡”,并开始着手建设徐霞客旅游博览园、吴文化博览园、太湖生态博览园等七大博览园,预计在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开幕前可开园迎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最近,根据上海世博会组委会相关安排并经细致协商,上海世博会半年会期里每月一次的主题论坛,已决定落户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以及浙江的杭州、宁波、绍兴六个城市。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些主题论坛涉及“信息化与城市发展”“城市更新中的文化传承”“环境变化中的城市责任”“科技创新与城市未来”“经济转型中的城乡互动”“和谐社会中的家居城市”等内容,与长三角城市当前应对危机、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城镇化加速发展等经济社会重大课题密切相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此外,上海世博会的两个创新项目——城市最佳实践区和网上世博会,广泛引入了长三角城市参与;近一年来,沪、苏、浙三地的旅游部门加强合作,在世博旅游线路策划、世博参观者接待等方面初步形成了合力。

tujian.org

上海世博会组织者这些为长三角地区利益着想的举措,受到了好评。部分长三角城市负责人认为,只有“肥水外流”、利益共享,才谈得上机遇共抓、困难共抗,最终让上海世博会宝贵的精神财富惠及四方,成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新动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tujian.org

     相关链接
    ·发改委公布4万亿投资构成及中央投资项目最
    ·中组部:今年选聘大学生“村官”两万名
    ·中宣部公布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杨洁篪谈温家宝总理出席第十一次中欧领导人
    ·李克强:不失时机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国目前过半乡镇已完成和正在进行机构改革
    ·吴邦国与意大利参议长举行会谈并签定期交流
    ·财政部发改委发文为节能空调设最高限价
    ·就媒体报道美军有关人士涉华言论,外交部发
    ·中国四万亿投资进展迅速 中央投资已完成44%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