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南京建邺区的建筑工地上,悄然建起了3所“流动书屋”。这些书屋建得怎么样?近日,记者对这些“流动书屋”进行了走访。在建邺区绿化所的“流动书屋”内,施工队长李怀军说:“别以为我们只会睡觉和干活,我们也爱学习。”他希望,社会能正确认识农民工,打工竞争也很激烈,农民工也感觉到需要不断学习知识。 tujian.org “流动书屋”跟着民工跑 tujian.org 在河西指挥部南侧的工地上,民工王清祥忙完一上午的工作,在工地食堂吃完晚饭便和工友们来到了“流动书屋”,这是建邺区绿化所和区工会为了丰富农民工文化生活特意建设的,前年12月建成的这个书屋,藏书1000余册,民工借书免费。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工地上有20多名绿化工人,每个人都在这里借过书。”李怀军翻了翻厚厚一本的借书登记簿介绍说。书屋每天中午和晚上开放,方便民工借书读书。“我们搞绿化的,工地常换。但不管我们走到哪,这些书装在两个书柜里就随我们一起跟到哪。”李怀军说。 tujian.org 44岁的王清祥是工友们公认的“头号书迷”,因为他几乎读遍了书屋的所有书,最聪明最博学的就是他。只有初中学历的他最大的愿望是,等攒够了钱,回到沭阳老家去开个家电维修小店。“我比较喜欢看工具书,家电维修方面的,园林绿化的,能从书里学技术。”王清祥腼腆地说。工友们说,他可厉害了,现在修电视机、电风扇、电炉什么的,他全会,是个技术型人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希望增加点农业方面的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比较爱看人物传奇,也爱看名著。”55岁的刘波说,《史记》、《三国演义》看了一遍又一遍,他还喜欢跟工友们讲书上的历史故事,大家都很佩服他。“对我们来说,读书增长见识,也打发时光。”刘波说。 tujian.org 农民工李怀军挑中了两本书籍要借,记者拿过来一看,是两本技术类书籍:《施工建筑技术》和《施工管理》。“你们媒体应该帮我们这些农民工说句话,改变一下对我们的看法。”李怀军说,城里人总是觉得,农民工就会干活,不懂得学习。实际上,现在打工竞争也很激烈。不学习,不提高自己,钱也不是那么容易挣的。“如果书的种类能更多点就好了,增加一些农业方面的书,家禽养殖、粮食加工啊,每年6月份农忙时节我们回家种田时用得上。”他憨厚地笑道,还需要一些法律方面的书籍,现在不懂劳动法可不行啊。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欢迎您给民工们捐书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在工地走访了解到,看书、看报、看电视成了民工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邺区工会负责人说,建筑工地农民工素质明显在提高,文化程度提高是一方面,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而最直接的感觉是,以前有的酗酒、赌博、打架问题现在基本没有了,农民工把更多精力放在自身能力的提高上。工地上的“流动书屋”可以说是企业和农民工都很欢迎。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悉,建邺区还有两家“流动书屋”,分别设在湖西街80号、兴隆街道河北村,藏书都有1000册,随着工地的转移,这些流动书屋的地点也跟着转移。建邺区工会昨日还特意委托中图社发起捐书行动,希望市民们捐一本图书献一份爱心,捐书请联系13813884971。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通讯员 钱年华 林厚彬 记者 徐兢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