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4月28日下午,国家大剧院迎来了一批特殊的佳宾,他们是参加2009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系列活动的劳模代表。中图社记者 张宪 摄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2、3,茄子!”4月28日,北京天安门城楼上,一幅特殊的照片定格:天津市老环卫工人孙丽华,特意把头发在脑后盘了一个漂亮的发髻,施了淡淡脂粉的脸上挂着春天般灿烂的笑容,胸前奖章在阳光下闪着夺目的光芒,背后是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孙丽华这趟上北京,是与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200余位劳动模范们一起,参加2009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系列活动的。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61岁了,三次登天安门城楼都逢国家大庆时,实在太幸运了。”孙丽华清楚地记得建国40周年大庆时,她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激动得流下了热泪。时隔20年,孙丽华第三次在“五一”前夕登上了“祖国的中心”。说起20年的变迁,自认为“文化不高,不懂得表达感情”的孙丽华,深切地感到“国家越来越强大了”。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代表企业来北京接受“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的张永忠,拉了拉同伴的衣襟:“你说国庆阅兵的时候,方阵会从哪个方向过来?东边?西边?”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你关心这干啥?”旁人不解。 tujian.org “我们企业生产的两款车型会出现在两个阅兵方阵里,整整24辆呢!”张永忠得意地笑了。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张永忠身后,上午刚刚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丁志平偷偷拭去眼角的泪水。“我真的很激动,总算完成了父母到北京、登城楼的宿愿,而且这次又是作为劳模代表。如果二老在天有知一定会欣慰的……”丁志平说,新中国有今天这样举世瞩目的国力,离不开广大劳动者的共同努力和奋斗,作为劳动者的一分子,他感到“特别骄傲”。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让劳模们感到自豪的,还有被称为“中国十大新建筑奇迹”的国家大剧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站在巨大的玻璃穹顶下,“新时期铁人”王启民仰着头,已经被眼前的建筑奇观深深吸引了:“理念创新,才能带动技术发展呀!”王启民颇为感慨地说,国际金融危机,就好像一场特殊的考试,“不及格”的企业就要被淘汰,而那些勇于创新、不断超越自己的企业,却可以化危机为动力,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了劳模可不是‘船到桥头、车到站’了,应该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国家发展奉献全部的光和热。”走出国家大剧院,三届老劳模智呼声对身边的“新人”们说道。新一届“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企业代表包如胜,用力地点着头:“国家给我们的荣誉只是‘过去时’,作为年轻的一代,我们应该对未来有更高的梦想和追求——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中图社北京4月28日电 记者 郑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