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路 铺路 引路通州:8成返乡农民工顺利捧上新饭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图社通州1月19日电(记者鲍冬和 通讯员瞿蔚)面对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带来的影响,江苏省通州市总工会与有关部门联手,“指路”、“铺路”、“引路”三管齐下,引导、帮助返乡农民工就地创业和再就业,使80%以上的返乡农民工顺利捧上新饭碗。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牵线搭桥,为返乡农民工找新岗位指路。通州市总与职业介绍所和各基层工会用工信息采集员联手,收集全市招工信息,通过组织民营企业“定向”招工的方法,推荐有一技之长的返乡农民工到对口企业上岗。截至目前,全市推荐、吸纳返乡农民工约3000多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提高素质,为返乡农民工重新上岗铺路。针对一部分返乡农民工缺乏专业特长和技能单一的情况,通州市总与职校等教育结构合作,免费为他们培训技术,使返乡农民工成为一专多能的技能型人才。刘桥镇工会与镇成人学校合作,免费举办电焊工、缝纫工培训班,受训返乡农民工达110多人。一部分优秀学员被挑选到南通盛华童服厂、通州新盛机械工具配件有限公司等单位。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出谋划策,为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引路。通州市总与工商等部门联手,积极为有一技之长、有经济基础的返乡农民工出谋划策,鼓励、帮助他们走创业之路。去年8月初,十总镇迎阳村的梁爱华从广东返乡。驻该村的工商服务站站长知道后,上门鼓励他振作精神,再谋出路,并带他到本镇的多家企业参观,到南通家纺城等市场调查。不久,梁爱华投资5.5万元购置8套针织横机,创办了一家针织厂。接着,镇工会和服务站又帮他与南通信一服饰有限公司联系,双方结成帮扶对子。梁爱华完成的第一张订单,就挣了2800余元。目前,他的小厂又招了13名返乡农民工。该镇像梁爱华这样自主创业的返乡农民工已有40多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通州市刘桥镇农民工丁文荣已过而立之年,因没有技术特长,只能长年在广东一家企业干些辛苦的体力活,挣得的工资却仅有一般工人的六成左右。去年9月,企业倒闭,他失业返乡,正赶上镇工会和镇成人学校联合为返乡农民工免费举办电焊工培训班,便报名参加学习。获得一技之长后,他被通州新盛机械工具配件有限公司录用,当上了一名电焊工。日前,他欣喜地告诉记者:“如今我在家门口挣的钱也不比在广东少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