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自主,我做主!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汽集团公司工会开展“我为做强自主献一计”活动纪实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日前,在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一场由集团公司工会发动的、声势浩大的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我为做强自主献一计”活动刚刚落下帷幕。该活动从今年5月开始,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席卷公司25个单位近3.5万名员工。活动共征集创新方案3.6万多项,节约创造价值超过1亿元。 tujian.org 在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凤毛麟角的今天,提出“做强自主”,显示了一汽人克服困难自主创新的勇气和决心。在这场活动中,集团公司工会充分激发了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展示了一汽职工“干自主,我做主”的豪迈气概。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跳出温水的青蛙”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是一个尤为迫切的话题:尽管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汽车产量一再攀高,但在繁荣的背后,还有一个事实不容忽视:引进外资和技术多年,资本引进的目的达到了,但是绝大多数的汽车设计、制造的核心技术却仍然牢牢地攥在外方手中,自主品牌少而又少。由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国汽车行业普遍只能赚取加工费,眼睁睁看着汽车大部分利润被外方拿走。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汽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一汽先后与德国大众联手,与日本丰田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拥有合资合作汽车品牌,同时也开发了自主品牌。尽管国有资本控股,但是由于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在汽车生产、设备等方面仍然是由外国人说了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有点像温水里的青蛙,尽管现在能轻松赚到钱,但是长期下去只能受制于人,甚至有被“煮熟”的危险。唯一的出路就是——跳出温水,做强自主!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自主不行,一汽不兴!”一汽集团公司总经理徐建一刚上任便提出了这样的“点醒语”。他强调:“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自主是一汽最核心的事业,自主的事业也是一汽人必思、必干、必争、必拼、必胜的事业。”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自主事业最终要靠每一名工人去完成。“自主创新当然要依靠专家和技术人员,但同时更需要大批量的懂技术、会操作、敢创新的一线工人,不然设计方案再好,工人做不来,又如何形成现实生产力?”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马振东这样认为。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基于这样的理念,围绕公司大局,从今年5月开始,一汽集团公司工会在全体员工中广泛开展“我为做强自主献一计”创新方案征集活动,向广大工人发出了“干自主,我做主”的号召,激发员工自主创新的激情和信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职工技术创新鼓与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为做强自主献一计”,职工是主体,工会则是鼓手。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使活动内容“不拘一格”,更具广泛性,集团公司工会提出,要结合提高产能、自主研发、节能减排、质量缺陷、安全环保等方面,从实际和实效出发,动员广大员工踊跃参与提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集团公司工会采取激励措施,对评选出的十佳创新方案获得者给予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的奖励,同时还评选出优秀组织单位6个,对未进入十佳的创新方案给予提名奖。不仅如此,集团公司工会还增设了纪念奖和幸运奖,按照采纳总数50%的比例颁发纪念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集团公司工会创新方案征集活动文件下发后,集团公司各职能部门、分公司、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及参股公司工会立即行动起来,不遗余力为职工技术创新鼓与呼——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汽铸造公司工会结合生产环境较差的特殊性,开展“我为改善创自主品牌工作环境献一计”活动,动员员工为改善环境献计献策。铸造公司有色厂工会每季度评选班组、个人“双十佳”,并在食堂公布,引起员工强烈反响。铸造公司铸造二厂农民工逾千人,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厂工会特设正式工、农民工“双十二佳”;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汽解放汽车公司工会每月选树10名员工“改善明星”,并创办月刊,连篇累牍地宣传员工技术创新典型及其实例,在员工中产生了积极影响,鼓舞了员工的创新热情……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4个月的活动时间里,从集团到二级、三级公司,有25个单位、34242名员工参与进来,参与率达25.68%.工人们纷纷提建议,表现出了极大的创新热情。在一汽丰田(长春)发动机公司,平均每人提出了超过两条的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统计,此次活动共征集创新方案36730项,采纳23737项,采纳率64.63%,节约创造价值10313万元。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让创新成为工作习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让改进改善活动成为员工工作习惯、日常兴趣,成为自觉自发行为,最大限度地为公司的自主事业贡献聪明才智。”公司总经理徐建一对“我为做强自主献一计”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这次活动中,工人立足岗位的创新项目让专家组评审委员们大为惊叹,称赞不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42岁的鹿新第是个技能多面手,做过生产线工人和装调工,现在的工作是负责发动机出厂前的试验。在工作中,他发现原先的试验顺序不太合理,试验时间长,造成燃油、电能等能源的无谓耗损。鹿新第花了一年半的时间研制,对原先的试验顺序进行优化和调整,缩短了台架运行时间。这项发明一年能节省500万元。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一年能搞30多个改进发明。现在,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月搞3个改进或发明的目标,已经预排到明年了。”鹿新第乐呵呵地说,“有公司、工会的鼓励,咱搞创新有的是干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温海滨是一汽丰田(长春)发动机有限公司设备维修工人,他负责的两台日本进口机器价值1亿元,有3个喷头。起初,喷头上的单向阀坏上三五个,很难检测出来,因此影响产品质量,咨询日本方面,日方也没有办法。经过刻苦研制,温海滨和同事发明了快速检测设备,不仅能及时检测出坏掉的单向阀,而且还能对单向阀进行再利用。如今,这项技术被推广到了日本。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这些创新成果中,有体现工人高超岗位技术能力、完全是自己发明制造的项目,如铸造有限公司铸造一厂工程师杨德田发明制造的铁屑成形压制机;有些是工人岗位改进的合理化建议;还有的是把外购的先进设备进行模仿制造以降低成本,如一汽四环股份公司车轮分公司工人李连秀自主研制燃油炉燃烧机头,摆脱了进口炉套费时费钱的限制。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工人天天跟机器设备打交道,对自己的岗位非常熟悉,怎样改善工艺、改进设备他是轻车熟路,有许多奇思妙想,这一点甚至有些专家、技术人员都赞叹不已。”集团公司工会常务副主席李光说,“只要给工人一个平台,他就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从你想不到的地方搞出创造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为做强自主献一计”活动如火如荼深入开展,改善无止境的创新意识也深深地植根一汽每位员工的心中。 tujian.org 一汽集团公司工会组织开展的各种群众性革新改进创造发明活动,不断引导着广大员工,围绕质量、成本和效益,常思、常想、常试、常做,成为推动公司自主创新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图社记者 陈晓燕 杨兆敏 黄明 中图社通讯员 姬晓明) tujian.org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