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开放大陆机构投资提振台湾资本市场信心
2009-05-14

中图社台北5月4日电(中图社记者 张勇 王建华)台湾金融主管部门60年来首次许可大陆境内合格机构投资者(QDII)进入它的资本市场投资后,台湾资本市场的信心、行情、活力迅速持续飙升。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台北股市继4月30日猛涨6.7%并创近18年来单日最高涨幅纪录后,5月4日连续第二个交易日全面大涨,涨幅达5.6%,以6330点收盘,创8个月来新高,距10年线6403点也仅一步之遥。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估计,大陆境内合格机构投资者获准在台湾股市投资,将为其释放约11.25亿美元(约合380多亿元新台币)的投资额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两岸的分析人士说,这不仅仅为台湾股市带来一些新鲜的资本血液,更重要的是,将使它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的吸引力获得显著提升。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4月30日,台湾金融主管部门宣布大陆QDII来台投资相关办法:从5月4日(本周第一个交易日)起,大陆QDII在台开户后,就可以投资台湾证券和期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说,在国际金融危机仍然持续蔓延加深的形势下,投资者的信心提升对于动荡不安的资本市场来说是首要的。而台湾金融主管部门此番放行大陆QDII,无疑给处于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下的台湾资本市场注入了较强的信心与活力。

tujian.org

他认为,从长期趋势来看,随着两岸管理部门的持续放宽政策限制,大陆资金进入台湾资本市场的额度和规模会越来越大,这也将使台湾的资本市场获得持续稳定的增长。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赵锡军表示,受此利好影响,不仅台湾的一部分海外资金很可能会回流岛内,甚至一些外资也将被吸引至岛内资本市场,它们都将有助于推高台湾股市。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此外,新台币也随之走强。4月30日,新台币兑美元升值逾1.4%;5月4日,新台币汇率一度上升4角,突破33元大关。 tujian.org

岛内分析人士指出,前些年因两岸关系紧张,台湾资本市场出现“折价”现象,虽然随着去年以来两岸关系的持续好转,台股展开了“价值重估”行情,但却因国际金融危机而中断。而股市、汇市此番因两岸相关利多题材影响而同时大涨,显示“价值重估”行情重新启动,可望为台湾资本市场带来强力支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大陆和台湾4月26日正式签署了两岸金融合作协议,以及达成了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事宜的原则共识。

tujian.org

大陆商务部制定的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相关管理办法已于5月1日正式施行。而台湾方面有关陆资来台的投资许可管理办法也将于5月中下旬公布,开放项目预计包括制造、服务、公共建设等领域的近百个项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按照有关规定,两岸金融监管机构签署金融监理备忘录(MOU)后,大陆QDII才能正式投资台股。在双方签署MOU前,大陆QDII来台投资的金额为净值的3%,且仅能投资可转换公司债,银行存款以及商业本票等货币市场工具,而签署MOU后,投资金额可扩大至净值的10%。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两岸业内人士期望双方尽快签订MOU.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发改委公布4万亿投资构成及中央投资项目最
    ·中组部:今年选聘大学生“村官”两万名
    ·中宣部公布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杨洁篪谈温家宝总理出席第十一次中欧领导人
    ·李克强:不失时机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国目前过半乡镇已完成和正在进行机构改革
    ·吴邦国与意大利参议长举行会谈并签定期交流
    ·财政部发改委发文为节能空调设最高限价
    ·就媒体报道美军有关人士涉华言论,外交部发
    ·中国四万亿投资进展迅速 中央投资已完成44%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