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清史学者查考两岸故宫档案补正《清史稿》有关记载
2009-05-14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4月26日,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院清史学者阎崇年研究员(左)向记者介绍有关考证清代郑家庄皇城的情况。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院清史学者阎崇年和有关清史专家最近通过查考两岸故宫档案,发现《清史稿》中有关康熙所建行宫和王府的一项记载有误。这是近年来,海峡两岸通过故宫档案等文化交流,在史学研究领域出现的一个新进展。

经考证,清康熙时所建郑家庄皇城是既有城墙、又有护城河的皇帝行宫,其城内同时建成清朝在北京城外的唯一一处王府,乾隆四年(1739年)发生的“弘皙案”使清代郑家庄皇城连同王府遭到毁损,并从此在史册上隐消,由是形成一桩清史悬案。目前复建并于4月26日举行“开城典礼”的郑家庄皇城康熙行宫成为京郊新农村建设中一个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旅游休闲场所。 中图社记者 张旭 摄

tujian.org

4月26日,演员在北京昌平区郑各庄(清朝时称郑家庄)复建的“康熙行宫”前表演宫廷乐舞。 中图社记者 张旭 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4月26日,身穿清朝宫廷服装的服务人员从北京昌平区郑各庄(清朝时称郑家庄)复建的“康熙行宫”院内走过。中图社记者 张旭 摄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图社北京4月26日电(记者张旭)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院清史学者阎崇年和有关清史专家最近通过查考两岸故宫档案,发现《清史稿》中有关康熙所建行宫和王府的一项记载有误。据有关专家介绍,这是近年来,海峡两岸通过故宫档案等文化交流,在史学研究领域出现的一个新进展。

阎崇年26日接受中图社记者采访时说,在北京昌平区郑各庄有一个文献记载与民间传说中的“平西府”“平西王府”,它并不是清平西王吴三桂的王府。在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到获评“京郊最美乡村”的郑各庄时,作为北京电视台现场直播顾问的阎崇年被许多观众问及郑各庄“平西王府”的来历。这让专注于清史研究的阎崇年对此展开研究。

自2008年8月开始,阎崇年联合中国社科院历史所杨珍研究员、南开大学冯尔康和杜家骥教授、故宫博物院晋洪逵研究员以及满文专家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吴元丰、郭美兰研究员等专家学者们,仔细研究了实录、档案、文献、方志、文集、笔记、专著、传说,并实地踏查了京郊郑各庄(清时称郑家庄)的历史遗存——护城河、城墙、龙井、城门等遗迹。

清史学者发现,《清史稿·诸王六·允礽传》“雍正元年,诏于祁县郑家庄修盖房屋,驻劄兵丁,将移允礽往居之”的记载失实。阎崇年介绍,这是根据对北京故宫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满文档案的认真查考得出的结论,有关清史学者已于4月19日在北京举行的“郑家庄皇城专家学术研讨会”上达成共识。

阎崇年在2008年10月至12月应台湾有关方面邀请赴台做访问学者,在此期间他多次前往台北故宫博物院查考清宫档案,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大力支持下,阎崇年查阅到康熙六十年(1721年)十月关于这项工程竣工的满文奏折。在北京,经有关清史学者的鼎力相助,阎崇年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北京故宫又查阅到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十二月关于在郑家庄兴建行宫、王府、城墙、护城河、营房等开工的满文奏折,以及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和硕恒亲王允祺等奏理王弘晳迁居郑各庄事宜折》的满文奏折等。

据了解,雍正元年(1723年),理王弘皙的王府就在郑家庄,作为康熙废太子胤礽长子、理王弘皙,在此整整生活了十七年,“郑家庄皇城、行宫与王府”经历了康、雍、乾三朝四十八年的历史,上演了宫廷内争、骨肉相残的活剧。乾隆四年(1739年)发生“弘皙案”,宣告清代郑家庄皇城历史的结束。文字资料,连同王府,遭到毁损,郑家庄皇城、行宫与王府从此在史册上隐消,由是形成一桩清史悬案。

阎崇年说,清朝的行宫很多,清朝的王府也很多,但康熙郑家庄行宫与王府有其特点与价值。清朝既有城墙、又有护城河的皇帝行宫,仅郑家庄一处。清朝在北京城外的王府,也仅郑家庄一处。避暑山庄、畅春园、南苑,后来的圆明园、清漪园(颐和园),虽有围墙,但没有护城河。整个有清一代,城墙与护城河兼具、行宫与王府同城的皇帝行宫,只有康熙郑家庄行宫。

有关清史学者判定,康熙行宫和理王府所在地的郑家庄,不是山西祁县郑家庄,也不是河北蓟州郑家庄,而是北京德外郑家庄,即今北京昌平区北七家镇郑各庄。

阎崇年认为,两岸故宫文献档案的交互利用,对宫廷史、北京史、建筑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加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北京市昌平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关于郑家庄皇城的学术研究还在继续,有关学术成果将在日后发表并结集出版。郑家庄皇城作为一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于当地新农村建设和以旅游为龙头的产业结构调整带来重大机遇。(完)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发改委公布4万亿投资构成及中央投资项目最
    ·中组部:今年选聘大学生“村官”两万名
    ·中宣部公布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杨洁篪谈温家宝总理出席第十一次中欧领导人
    ·李克强:不失时机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国目前过半乡镇已完成和正在进行机构改革
    ·吴邦国与意大利参议长举行会谈并签定期交流
    ·财政部发改委发文为节能空调设最高限价
    ·就媒体报道美军有关人士涉华言论,外交部发
    ·中国四万亿投资进展迅速 中央投资已完成44%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