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7年9月10日,参加演习的英国海军“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右)和中国海军参演舰艇在演习中。当日,由“广州”号导弹驱逐舰和“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在英国朴茨茅斯附近的大西洋海域与英国海军“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成功进行了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军事演习。 中央军委委员、海军司令员吴胜利在人民海军成立60周年之际接受中图社记者采访时说,进入新世纪以来,人民海军在防杀伤性武器扩散、海陆空通道安全防卫、反恐怖、联合搜救和人道主义救援等领域,与外国海军先后进行了37次联合军事演习和演练。联合军事演习不仅频率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而且领域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合作更加深入。中图社记者 查春明 摄 tujian.org 中图社北京4月22日电(记者张汨汨)“舰”——战船,“艇”——轻便的小船,这是字典中对于“舰”和“艇”的解释。而在海军阵列中,各色各式的舰艇功能特性多样,任务分工不同,区分绝没有这样简单。国防大学李大光教授近日就现代海军舰艇家族的几个主要成员向中图社记者作了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海上多面手”——驱逐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驱逐舰被称为“海上多面手”,是一种具有多种作战能力的中型水面战斗舰艇。它以导弹、鱼雷、舰炮为主要武器,用于攻击潜艇和水面舰艇、舰艇编队防空、反潜以及护航、侦察、巡逻、警戒、布雷、袭击岸上目标、支援和掩护登陆等作战任务,是现代海军用途最广泛、数量最多的舰艇。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早期驱逐舰较小,战斗力却较强,通常以鱼雷攻击来对付敌人的水面舰艇。在二战中,驱逐舰加强了防空火力。二战后,反潜作战上升为驱逐舰的主要任务,防空专用的火炮成为驱逐舰的标准装备,排水量也不断加大,有的能达到6000吨至9000吨,成为多用途的中型军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海疆卫士”——护卫舰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护卫舰是在吨位和火力上仅次于驱逐舰的水面战舰,又叫做护航舰。它是一种以导弹、舰炮和反潜鱼雷为主要武器的轻型水面战斗舰艇,主要用于舰艇编队护航、反潜、巡逻、警戒、侦察和支援登陆和保障陆军濒海翼侧等作战任务。目前吨位在600吨以上2000吨以下的战舰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初期的护卫舰主要是为了对付潜艇。一战时,德国潜艇肆虐海洋,为保护海上交通线,协约国开始大量建造护卫舰。二战期间,护卫舰的需要量更大,防空、防潜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任务也更加多样化。二战后,护卫舰除为大型舰艇护航外,主要用于近海警戒巡逻或护渔护航,还出现了装备导弹和直升机等武器的导弹护卫舰。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抢滩骁将”——登陆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登陆舰是用来运送登陆部队及其武器装备和物资在岸滩直接登陆的登陆作战舰艇。按排水量可以分为大型登陆舰和中型登陆舰。登陆舰具有吃水较浅、船首肥钝、船底平坦、船宽较大及有龙骨设计斜度等特点,主要用于抢滩登陆,有的还能在登陆过程中进行指挥和火力支援,最为典型的是坦克登陆舰和船坞登陆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与登陆艇相比,登陆舰排水量大、续航能力强、航速快,使登陆部队可从出发地直抵登陆点滩头,无需中途换乘,大大简化和加快了登陆过程,作战能力大为增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世界上第一艘登陆舰是二战期间英国用油船改装而成的。战后,登陆舰提高航速,增设直升机平台,装备防空导弹,采用侧台推进器和新型登陆装置,使战术技术性能有较大提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水下幽灵”——潜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潜艇也叫潜水艇,是一种能潜入水下活动和作战的舰艇。它能在水下发射导弹、鱼雷和布设水雷,主要用于对陆上战略目标实施袭击,摧毁敌方军事、政治、经济中心;消灭运输舰船,破坏敌方海上交通线;攻击大中型水面舰艇和潜艇;以及布雷、侦察、运输、援救和遣送特种人员登陆等。潜艇可分为攻击潜艇与战略导弹潜艇;按动力,可分为常规动力潜艇与核动力潜艇;按艇体结构,又可分为双壳潜艇、半壳潜艇和单壳潜艇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潜艇能利用水层掩护进行隐蔽活动和对敌方实施突然袭击,有较大的自持力、续航力和作战半径,可以远离基地,在较长时间和较大海洋区域以至深入敌方海区独立作战,有较强的突击威力,但自卫能力和通信能力较为受限。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最早的潜艇诞生于18世纪70年代的美国,由单人操纵,可潜至水下6米,停留约30分钟。一战中,潜艇投入作战,受到各国海军的重视。二战期间,潜艇排水量增加到2000余吨,下潜深度达到200米,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二战后的潜艇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出现了核动力和装配战略导弹的潜艇,下潜深度达到900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