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蒋经国百年诞辰见闻 国民党要员忆两岸政策
2009-05-14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马英九率“五院院长”和国民党党务高层到头寮谒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四月十三日,是蒋经国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清晨,马英九办公地的大礼堂内原悬挂的孙中山先生的遗照,临时换上了蒋经国先生的肖像。纪念蒋经国先生百年诞辰典礼在此举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午九时,马英九率文武百官向经国先生的遗像行三鞠躬礼。在致辞时,马英九说,有幸追随经国先生长达六年四个月,受到经国先生勤政爱民、勇敢卓绝的人格特质跟行事风格的影响很大。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萧万长在长篇讲话中回忆说,经国先生在辞世之前四个月,在中国国民党中常会提议组成项目小组,就赴大陆探亲问题的原则与意见迅速作审议。当年十一月二日,正式开放台湾地区民众到大陆探亲。这个政策为两岸之间的互惠交流及稳定发展,迈出了最重要的第一步。我们很难想象,若非经国先生在辞世之前做此决策,后来还不知道需要多久才有人能够踏出这历史性的一步。多年来,“开放大陆探亲”的满意度,在相关之民调中,都领先其它任何公共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午十一时,马英九率党政要员来到大溪头寮陵寝谒灵。三军仪仗队肃立在陵寝大门两侧。各界敬献的黄菊花花圈列放在游廊。马英九以主祭人身分在蒋经国先生陵寝前献花及行三鞠躬礼,礼成后进入陵寝区,在经国先生遗照前表达无限追思。马英九神情严肃,眼眶忍不住泛着泪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步出陵寝大门,穿过马路,马英九又在桃园县长朱立伦的陪同下来到大溪游客中心,为在这里举办的“经国先生百年诞辰特展”剪彩。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马英九在致辞时,再次重复了三天前他在《薪火相传任重道远─永怀经国先生》专文中的一段话:近十年来,台湾媒体针对台湾历任领导人的贡献作过多次民调,经国先生总是名列第一,满意度曾经高达七成。他至今最令人怀念的,除了推动十大建设,改善台湾人民生活,缔造经济奇迹,使台湾“升级”之外,就是主导民主改革与解冻两岸关系。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马英九参观了特展陈列的蒋经国生前照片。一位特展女解说员感叹:“马先生看得超认真。他对老长官真有感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离开头寮,记者赶回台北市牯岭街的邮政博物馆。台湾“中华邮政”公司在今天,发行四枚一组的纪念邮票,票面可见经国先生戴斗笠踏访各地、抱着小孩漾起亲切笑容。集邮处设计科长李彩銮告诉记者:“我们是依据民间大家对经国先生的印象,挑选一些朴实的、亲民爱民的照片印制的。”下午五时,纪念邮票的小型张已经售罄。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连日来,台湾举办了各种纪念蒋经国先生百年诞辰的活动。其中,参加民众人数最多的是十二日晚在中正纪念堂广场举办的有万人观看的“看不见,您依旧存在─蒋经国先生百岁诞辰纪念音乐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主办者邀请杨宗纬、彭佳慧、杨培安、萧煌奇、朱万花、曾心梅等歌手,在长荣交响乐团的伴奏下献唱不同年代的金曲。当杨宗纬演唱《古月照今尘》时,那熟悉的歌词令在场的人们激动不已:“长江长千里,黄河水不停。”“莫负古圣贤,效历朝英雄,再造一个辉煌的汉疆和唐土。”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发改委公布4万亿投资构成及中央投资项目最
    ·中组部:今年选聘大学生“村官”两万名
    ·中宣部公布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杨洁篪谈温家宝总理出席第十一次中欧领导人
    ·李克强:不失时机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国目前过半乡镇已完成和正在进行机构改革
    ·吴邦国与意大利参议长举行会谈并签定期交流
    ·财政部发改委发文为节能空调设最高限价
    ·就媒体报道美军有关人士涉华言论,外交部发
    ·中国四万亿投资进展迅速 中央投资已完成44%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