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24日宣布,鉴于近期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上升,根据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决定自3月25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90元和180元。这是今年以来国家第二次调整成品油价,也是去年12月确定成品油税费改革以来第一次调高成品油价。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权威人士解释,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使得中国燃油价格对国际市场的反应更加灵敏。而进入3月以来,受到石油输出国组织严格执行减产计划以及美元对欧元等主要货币汇率走低等因素的影响,国际油价迄今为止已经上涨了近34%。3月23日,国际油价逼近每桶54美元,创近四个月来新高。这些因素似乎都说明了国内调高油价的合理性。尽管如此,此次调价仍然受到公众的质疑。人们的第一个疑问,就是为什么国内油价“追高不追低”?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次调高油价的唯一理由是国际油价上涨,然而,回顾上次调价以来的国际油价变动情况,人们会清楚地发现,2月中旬国际油价也曾在较低的水平上长期徘徊,2月17日甚至跌破每桶35美元,国内也出现了零售油企的降价促销,而当时却始终未见发改委适时调低国内油价的决定。进入3月虽然国际油价一直呈上升势头,但从国际油价变化曲线图上却并未显示出暴涨态势,而是缓慢上升,且有曲折反复。而此时此刻发改委为什么突然决定调高国内油价呢?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此外,有资料显示,全国成品油库存激增,卖不出去,为了减轻库存压力,石油公司一直在大范围地进行降价促销。此时提价显然与国内市场供求关系相矛盾,违背市场规律,也让人摸不着头脑。当然,成品油提价的后果还会直接影响国内消费,增加企业负担。在全国上下努力扩大内需、全力拯救困难企业之际,发改委的这一决定似乎也稍显不合时宜。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们似乎还记得,去年年末人们强烈呼吁降低油价时,权威部门给出的解释是考虑油品生产加工周期,让油企把高油价时购入的油品销售出去,以减少亏损。而今在提高油价时,为什么不考虑这一因素了呢?为什么不考虑让油企把低油价时购进的油品卖出去,以防获得暴利呢?深入分析起来,国内油价之所以“追涨不追跌”,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以新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为借口,以行政权力的名义,为国内石油垄断巨头聚敛巨额垄断利润。(法学教授李克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