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图社上海5月11日电(记者姜泓冰)“上海论坛2009”今天上午在复旦大学开幕。未来2天里,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名代表将针对全球经济和国际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研讨。
上海论坛2009的主题为“经济全球化与亚洲的选择:危机?合作?发展”,下设“金融市场风波与治理”、“亚洲工业化与世界经济增长危机:合作还是对抗”、“全球金融危机与新兴市场经济:理论、经验与政策”、“应对全球经济重构的区域经济利益协调与合作”、“巨变中的亚洲城市:危机与发展”、“亚洲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挑战与对策”、以及“危机与亚洲国际关系”七个分论坛。
上海市市长韩正、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本首席代表小手川大助、德国联邦议员德中委员会主席JohannesAndreasPflug、东盟前秘书长王景荣、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系教授JohnM.Quigley、美国国务院前副国务卿鲁本?杰弗瑞等多位政界、学界与商界嘉宾出席此次论坛。
上海论坛的许多议题核心都立足于“亚洲”视角。上海论坛专家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袁志刚认为,在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十分重要的现象和趋势。全球化的迅猛而深入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自上世纪六十年代日本经济的腾飞,到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和印度等国的崛起,亚洲以其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经济高速增长的成就而为世人瞩目。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亚洲同全球的联系日益紧密,于此同时,亚洲经济在迅猛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增多的严峻挑战,包括城市、金融、能源、国际秩序、社会公平、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等各方面。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为论坛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袁志刚说,由于亚洲国家在宗教、文化、政治状况多元化和经济水平差异,很难在短期内出现像欧盟那样基于经济发展的融合。但新世纪以来亚洲国家间的贸易发展迅速,这一轮金融危机更使得亚洲国家前所未有地意识到相互依存、共同促进社会转型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性,从而为亚洲国家间的更多合作提供了新契机。论坛赞助方韩国高等教育财团总事务长金在烈也认为,东亚国家的地位在危机中有所上升,在全球文明“胜者为王”式的全球化浪潮中,东方民族的价值观有待得到进一步提升和普及。
上海论坛是由复旦大学主办、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赞助的国际经济论坛,以“关注亚洲、聚焦热点、荟萃精英、推进互动、增强合作、谋求共识”为宗旨,致力于打造“学界、政界、商界”三方交流互动的平台,为亚洲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全面进步提供视点和建言。论坛迄今已成功举办三届。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