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上海国有企业领导收入公开调查:经营者收入透明职工工资也增长
2009-05-11
  近日,上海市总工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会议传出信息:截至去年底,上海市实行领导干部收入公开的企业已达9351家。

  列入公开名单的企业,是什么样的企业?企业经营者收入究竟有多高?公开后,职工有什么反应,对企业有什么影响?带着一系列疑问,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公开促进收入分配公正

  “推进领导收入公开,初衷其实是为了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增加职工收入”,上海市总工会民主管理部张立群部长说。

  张立群介绍,这是因为近年来,经营者和职工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经营者的收入超过员工十10倍也不稀奇。

  在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国企效益在减员增效、职工作出巨大牺牲之后好转,随后,收入差距开始急剧扩大。

  经营者的收入由出资人决定,本身标准越来越高,收入节节攀升,年薪动辄上十万甚至几十万,但职工的收入却仅仅是市场里的劳动力价格,不与经营效益挂钩,连续几年原地徘徊。2004年到2005年,该市总工会产业局曾对一些行业和区的国企进行调查发现,经营者收入迅速攀升,职工收入原地踏步的情形,还比较普遍。

  2001年,上海市厂务公开领导小组就将领导人员收入公开作为厂务公开工作重要内容。2002年,中办、国办联合为此下发了文件。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公开的依据,同样也是公开的目的,有三方面:

  首先,经营者拿多少钱,虽然由出资人决定,但从理论上讲,国有资产不是几个人的,职工也应“有份”或者至少“有关”,只是将管理权让渡给了经营团体。因此,领导拿多少钱,职工至少应该有“知情权”;

  其次,企业发展成果,职工也应分享,应形成正常的职工工资增长机制;

  第三,职工的收入不能由经营者说了算,应推动建立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总经理一年加几万元,我们一年几百元都不加,说不过去吧?”——公开后,经营者面临的类似压力不难预见,这也正是推进这项工作期望获得的直接效果。

  在上海,已经公开的9351家企业,绝大多数为国有企业。要求公开的文件,由该市纪委、组织部、国资委、总工会几个部门联合发出。

  张立群说,推进过程中,确实也碰到不少难题。没有足够的法律依据,是问题之一,确有不少企业经营者质问,既然有申报制度,都按规定进行了申报,为什么还要向职工公开?而经营者有顾虑的关键,还是在于自己的收入与职工差距大。

  推进有三种实施方式,一种是实打实公布具体收入多少钱;一种是不公布具体数字、不太全面的公布经营者基本薪、绩效薪、奖励薪等;还有一种则是做到了“六个有”,即“有人管、有方案、有程序、有挂钩、有考核、有监督”,但向职代会报告的数字多数不确切。“在各个区中,静安区的收入公开做得最过硬”,张立群说。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实施几年来,张立群说,最初的期望确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实现。领导收入水落石出之后,职工也能“水涨船高”。公开促进了收入分配的公正。

  没有一家因为公开引发矛盾

  国有企业领导收入公开工作,静安区在上海市开展得最好。

  静安区区属国企一共166家,事实上已经有165家公布了领导的详细收入。瞿主席向记者提供了一份表格,显示了静安区区属13家国企的领导收入,比如城投集团、第九百货、开开集团……详细列出了每家企业领导名字和具体的年收入,大致都在十几万到五十万元左右,平均年薪大约30万元。

  “收入都已经公开到元、角、分”——静安区的区属国有企业已完成超过95%的领导干部收入公开。且自公开工作开始推进以来,该区还没有一家企业因公开引起矛盾冲突。

  “出乎预料,职工的反应普遍比较平静。”静安区总工会主席瞿乃栋说。

  瞿曾经参加开开集团的一次职代会,按照程序,由开开的人事经理宣读“报告单”(报告单静安区有统一格式,除了企业经营情况和指标任务完成情况两部分外,就是企业领导的实际收入,需公布薪酬和收入的具体数字,以及是本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多少倍),介绍董事长、党委书记的收入,年收入大约在40多万。瞿说,开开的普通职工,多是营业员,年收入也就两三万元,差距确实不小,但全体职工大会上,大家的反应却很平静。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何以如此?

  一方面,是因为公开解除了以往过高的揣测,瞿乃栋说,在收入不公开的情况下,多数企业职工对领导收入都有比实际更高的揣测。公开以后,回归现实,反而不容易产生不满。

  另一方面,这次收入公开的另一关键,是领导的收入,必须依据收入分配管理办法而定,不能由自己决定。既然上级都同意了,员工也就觉得领导高收入更有“合法性”。

  静安区在2001年“领导收入猛涨,职工工资停滞”的背景下,出台《关于在静安区国有企业实施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指导性意见》,确立了经营者收入的计算方式和收入的审核程序。

  这一文件执行到2007年,又出台了《静安区区管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薪酬管理暂行办法》,办法由区国资委、区纪委、区组织部、区审计局和区总工会共同制订,经营者的收入实行“五位一体”考核。

  每年年初,上述五部门联合对企业上一年度经营状况、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以及党建、廉政建设、民主管理等方面情况进行考核,以考核结果计算领导人员薪酬的标准。在考核中,领导收入是否公开也是考核重要内容,这有力地推动了收入公开。

  职工收入不增长 领导不能加薪

  “职工收入增长,是这项工作的副产品”,张立群部长说。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自来水管线工程公司是位于上海市杨浦区的一家国企。该公司工会主席朱海中说,由于企业困难职工多,职工对领导的收入更加敏感,对领导收入一直存在各种疑问,这也影响到了企业领导的公信力和号召力。

  在制订了经营者收入不能超过职工三倍的标准后,该公司将厂务公开列入审计范围,进行审计后公开。“职工质疑的声音少了,到工会发泄不满的职工少了,干群关系也改善了”,朱海中说。他们首创的“经营者年金收入审计公开制”还在去年获得总工会“最佳成果奖”。

  公开促进了公正。瞿乃栋说,“一般领导在收入公开前都有点发慌,所以往往都是给职工先加工资,再公开自己收入”。静安区2007年出台的《薪酬管理暂行办法》也保证了职工收入与领导同方向增长,职工收入不增长,领导也不能自个加薪。根据静安区总工会2007年的抽样调查,公开收入后,全区职工收入连续几年增长,平均职工增资幅度在8%左右。

  “我们以数据为证”,静安地产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孙金坤说,收入公开后,职工收入确实“年年有进步,迈小步,不停步”。

  收入公开对促成职工收入增长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孙金坤说,2007年,员工年均增资10200元,增长幅度超过10%;2008年,根据员工的不同工龄,增加了养老保险;今年,虽然有经济危机,仍然承诺“不减员、不降薪”,还在酝酿为职工增加工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静安区的国企天圆食品包装材料厂,自从实行领导收入公开,破除了实行了10多年的密薪制度,消除了职工对领导收入的无端怀疑,也激发了领导职工积极性,使经济效益提高,职工收入也年年增长。

  据抽样调查,静安区职工对企业领导收入公开的满意率达到94.9%。
     相关链接
    ·发改委公布4万亿投资构成及中央投资项目最
    ·中组部:今年选聘大学生“村官”两万名
    ·中宣部公布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杨洁篪谈温家宝总理出席第十一次中欧领导人
    ·李克强:不失时机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国目前过半乡镇已完成和正在进行机构改革
    ·吴邦国与意大利参议长举行会谈并签定期交流
    ·财政部发改委发文为节能空调设最高限价
    ·就媒体报道美军有关人士涉华言论,外交部发
    ·中国四万亿投资进展迅速 中央投资已完成44%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