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中组部:完善民意表达机制主动接受党和人民监督
2009-05-11
  问:首次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已完成,调查结果已经向社会公布。请问为什么要开展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

  答:开展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是中组部和全国组织系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干部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满意度是衡量组织工作特别是干部工作让全党满意、让人民满意的重要尺度。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架起了组织部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桥梁”,树立了组织部门认识自身差距和不足的“镜子”,提供了客观评价组织工作的“尺子”,对于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模范部门,把组工干部队伍打造成为“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过硬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干部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满意度是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晴雨表,满意度调查是改进组织工作的有力“杠杆”。通过开展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运用专业、科学的方法手段了解干部群众的看法、意见和要求,获取第一手资料,建立量化的评价指标,可以为组织工作科学化奠定基础。开展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把我们的工作摆出来,由人民群众来评价,有利于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开阔视野、开阔思路、开阔胸襟。指标指示坐标,压力就是动力,干部群众的意愿、要求是推动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源头活水。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开展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是推进党务公开、发展党内民主和提高组织工作群众参与度的重要举措。建立党的中央机关民意调查工作机制,是发展党内民主的有效途径,是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重要渠道。开展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就是要让干部群众对组织工作“评头论足”,充分发表意见,提出真实看法,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就是要公开透明,去掉“神秘面纱”,增进干部群众对组织工作的了解和理解,赢得干部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就是要“集众思、广衷议”,虚心接受每一条批评,认真对待每一条建议,进一步促进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问:中组部为什么采取委托国家统计局的方式开展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

  答: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我们是被调查方,是“利益相关方”,如果调查工作由我们自己来实施,可能会影响调查对象意见、看法的真实表达。为了避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同时为了使调查对象毫无顾虑地接受调查、表达意见,我们采取了委托的方式,由第三方来实施调查,主要是要保持调查实施主体的中立性,从而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和公信度。

  我们选择国家统计局作为独立第三方实施调查,一方面考虑到作为国家最高专业统计机构,国家统计局在统计调查方面具有权威性、专业性,同时近些年来国家统计局承担了多家中央单位委托的民意调查工作,也积累了许多经验。另一方面此次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样本量大、覆盖面广,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国家统计局在各省、地(市)拥有直属国家局的调查队,专业技术力量有保证,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调查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2】【3】





·首次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结果公布

·8万人参加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满意度为67.04分

·组工干部形象满意度为73.58分

     相关链接
    ·发改委公布4万亿投资构成及中央投资项目最
    ·中组部:今年选聘大学生“村官”两万名
    ·中宣部公布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杨洁篪谈温家宝总理出席第十一次中欧领导人
    ·李克强:不失时机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国目前过半乡镇已完成和正在进行机构改革
    ·吴邦国与意大利参议长举行会谈并签定期交流
    ·财政部发改委发文为节能空调设最高限价
    ·就媒体报道美军有关人士涉华言论,外交部发
    ·中国四万亿投资进展迅速 中央投资已完成44%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