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政策法规 > 文史资料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第三批以七至八个团在花场和临高正面渡海突破--中国图鉴社
2011-03-18

  4月10日17时,15兵团[BingTuan]前指就大规模渡海登陆[DengLu]部署,致40军、43军、琼崖纵队并报中央军委等电报,下达解放[JieFang]海南岛[HaiNanDao]作战[ZuoZhan]命令:“我为争取春夏之间解放[JieFang]海南岛[HaiNanDao],根据船只等情况,决定第三批采取较大规模强行登陆[DengLu],以七至八个团在花场市和临高以北地区实行正面渡海突破。”这也修改了两天前组织六至七个团兵力的决定。

  《第40军海南岛[HaiNanDao]登陆[DengLu]作战[ZuoZhan]》中写道:“我经过两批偷渡,已有近一个师的兵力,大大加强了岛上接应力量,整个战役准备已大体完成。此时,敌非常惊慌,停止围剿琼纵,集中力量加强海防,其机动兵力向嘉积、海口两侧集结。为此,兵团[BingTuan]于四月十日决定组织两军主力大举渡海登陆[DengLu],迅速解放[JieFang]海南岛[HaiNanDao]。”

  4月10日电报确定了两个军起渡点与登陆[DengLu]点的具体布置:(1)第三批渡海之四十军六个团、四十三军一至二个团,务必于本月十三日以前准备完毕,待机起渡,争取十五至十八日海潮平流时机实行强渡。(2)两军起渡点以鲤鱼港为界线,以西属四十军线上(含),以东属四十三军。登陆[DengLu]海岸以马袅港为界线,以西属四十军线,以东属四十三军。(3)岛上接应部队由两军根据各自任务,自行布置接应配合。但琼纵一总应配合岛上一一八师行动,并各以一部积极在儋县、长坡地区活动。三总应配合一二七师行动,该总另一个团及独立团在文昌及海口东南地区积极活动,牵制与迷惑敌人。五总主力(两个团)应向海头地区积极活动,牵制与阻击敌北援或向榆林方向逃窜。以上均应注意破坏敌之交通(电话、飞机场、汽车路)。(4)具体起渡时间临时用电话下达。

  4月10日电报发出的经过,是对四野首长迅速复电4月8日电报并同意邓华建议后,通过召开作战[ZuoZhan]会议来确定并发出的。当天,邓华在徐闻县赤坎主持召开军以上干部会议,就集中两个军的主力从海峡正面实行大规模渡海作战[ZuoZhan]问题作出部署。

  杨迪《创造渡海作战[ZuoZhan]的奇迹》中记叙,4月10日,兵团[BingTuan]前指在雷州半岛徐闻县东南赤坎村召开作战[ZuoZhan]会议,这个由邓华主持的会议只研究一个议题,就是实施大举渡海登陆[DengLu]海南岛[HaiNanDao]的问题。会议开得相当热烈,各军领导积极地发表了各自的意见。邓华听完两个军的主要领导同志[TongZhi]发言后说:“根据现在各方面的情况,我不准备等了,时机也不允许我们等了。”“我决心:在4月18日大潮高峰前的伏流时期,即4月15日至17日之间,以40军六个团、43军两个团,并肩从海峡正面实施大举渡海强行登陆[DengLu]作战[ZuoZhan]。”会议结束后,杨迪立即将邓华司令员的决心与部署写成电报,经邓华司令审阅后,即向40军、43军和琼崖纵队下达,并同时上报四野总部、中央军委和兵团[BingTuan]赖(传珠)、洪(学智)并转报叶剑英同志[TongZhi]。

  韩先楚的一些部下在解放[JieFang]后的回忆文章中,大都谈到韩先楚对4月10日电报的贡献,或者说此电报的发出是兵团[BingTuan]重视韩先楚意见的结果。

  徐国夫的《舰船渡海早日解放[JieFang]海南》说:“时近4月,临近谷雨,有利的东北风季节就要过去。在这紧要关头,韩先楚同志[TongZhi]根据当时的形势和具体情况,及时建议兵团[BingTuan]和四野缩短战役准备时间,争取谷雨(4月20日)前以主力渡海登陆[DengLu],一举解放[JieFang]海南岛[HaiNanDao]。韩先楚同志[TongZhi]主张大举登陆[DengLu]作战[ZuoZhan],但兵团[BingTuan]一再指示让继续组织小型偷渡,韩先楚同志[TongZhi]分析再组织小型偷渡对我已不利了,因为几次偷渡,敌人已摸清了我们偷渡的规律,专门组织了一个摩托化的机动部队,对我登陆[DengLu]小部队进行堵截和‘围剿’。另外,继续偷渡,渡船会越来越少,不利于我大举进攻。经过一场争论之后,兵团[BingTuan]、四野同意了韩先楚同志[TongZhi]的意见。兵团[BingTuan]首长很重视韩先楚同志[TongZhi]的建议,确定了大规模渡海作战[ZuoZhan]计划,经毛主席、中央军委和四野批准后,兵团[BingTuan]于4月10日发出了作战[ZuoZhan]命令。”

  吴家民等的纪念文章《老军长永远在我们心中》说:“15兵团[BingTuan]司令员邓华到我军作了视察,了解了备战情况。然后又了解兄弟部队情况,最后采纳了40军党委的建议,确定了大规模渡海作战[ZuoZhan]计划。经中央军委和四野批准,兵团[BingTuan]于4月10日发出作战[ZuoZhan]命令:以40军六个团、43军两个团为第三批渡海的第一梯队,于4月13日集结完毕。”

  其他章节:《解码解放[JieFang]海南》目录

  >> 毛泽东运筹“使十五兵团[BingTuan]易于攻取海南岛[HaiNanDao]”
  >>15兵团[BingTuan]只有43军能投入海南岛[HaiNanDao]战役
  >> 广西问题彻底解决以前不要进攻海南岛[HaiNanDao]
  >> 林彪建议增派12兵团[BingTuan]40军攻取琼崖
  >> “旧历年前”发起渡海登陆[DengLu]作战[ZuoZhan]
  >>解放[JieFang]海南要避免重蹈金门覆辙
  >> 向粟裕调查渡海作战[ZuoZhan]经验
  >>海南岛[HaiNanDao]的敌人战斗力差些
  >> 邓华建议向后推迟大规模渡海作战[ZuoZhan]
  >> 洪学智北上汇报推迟渡海作战[ZuoZhan]时间等问题
  >> 争取春夏两季内解决海南岛[HaiNanDao]问题
  >> “以改装机器船为主”不能实现
  >>陈沂到香港购买机器船无功而返
  >>冯白驹“配合”解放[JieFang]海南
  >> 符振中乘渔船偷渡到雷州半岛
  >> 广州会议做出的三项决策
  >>叶剑英听不懂海南话
  >> 40军对广州会议精神只传达到“一定的干部”


  >> 叶剑英派人策动陈济棠
  >> 鲁湘云以木船打败军舰
  >> 毛泽东“同意43军一个团先行渡海”
  >> 40军一个加强营第一次偷渡成功
  >> 40军119师解放[JieFang]涠洲岛
  >>43军一个团的偷渡改为一个加强营偷渡
  >>15兵团[BingTuan]指挥所来到雷州半岛前线
  >> 邓华重申按时启渡实施第二批偷渡
  >> 40军加强团奉命再次偷渡
  >> 40军建议以主力大举登陆[DengLu]
  >> 43军第二次偷渡由师长与政委率领
  >> 壮烈的白沙门小岛之战
  >> 韩先楚提出必须谷雨前发起海南岛[HaiNanDao]战役
  >> “邓司令变沉默了”
  >> 第三批组织六至七个团兵力强行登陆[DengLu]
  >> 第三批以七至八个团在花场和临高正面渡海突破
  >>40军六个团的“千帆渡海之夜”
  >> “伯陵防线”是那样地不值一击
  >>致毛泽东主席报捷电
  >> 西路大军(40军)包围临高
  >> 东路大军(43军)解放[JieFang]福山
  >> 43军包围敌32军
  >> 40军实施“反反包围”
  >> “黄竹美亭一战,提前了海南岛[HaiNanDao]全部解放[JieFang]的日子”
  >>风门岭阻击战左右海南岛[HaiNanDao]战役结局
  >> 40军118师首先进占海口
  >> 台湾、澎湖解放[JieFang]的先声
  >> 40军“快速部队”东路追击
  >> 43军东路追击至榆林、三亚
  >> 43军第二梯队中路追击
  >> 43军中路追击至北黎、八所
  >> 毛泽东电贺海南岛[HaiNanDao]全部解放[JieFang]
  >> 解放[JieFang]海南岛[HaiNanDao]战役战绩公报
  >>附 记
     相关链接
    ·1972年欢迎尼克松的神秘晚宴--中图社
    ·忻口战役:歼敌过万 国共合作抗日的成
    ·毛泽东和平解放西藏的后勤决策--中图网
    ·1950年后国共和谈:章士钊奉命试探 蒋
    ·中共中央南方局派出机构 八路军桂林办
    ·震惊世界!揭秘1971年中美"7·15"
    ·红军对空斗争--中图网
    ·揭秘:邓小平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始末--中国
    ·激战青杠坡--中国图鉴社
    ·甘肃党史大事要览——“五四”运动中的甘肃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