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华留学生增加近一百八十倍

留学经历让人生更“积极”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教育部:金融危机背景下出国留学切忌盲目

首批赴美留学生:留学打开了人生的一扇大门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们共同的遗产"——访美国前总统卡特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48年,正值解放战争如火如荼、全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前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开始谋划共和国的蓝图。百废待兴,要建设一个新的国家,急需大量管理人才和技术专家。中央决定,选派能力突出、政治可靠的年轻干部前往苏联接受高等教育,将他们培养成为新中国各个领域的骨干力量和领军人物。

选派留学生的工作后来被纳入我国科学教育发展十年规划。中央专设了留学生领导小组,每年的选派人数、专业都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审批。从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向苏联派出了一万多名留学生,向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派出了1000多名留学生,1956年后又决定向与我建交的西方国家和周边国家派遣留学生。

在严格选拔中脱颖而出的21名青年人,于1948年9月2日登上开往苏联的列车,他们作为孕育中的新中国第一批派遣的留学生,虽然人数不多,却像海面上跃起的一朵浪花,从此,中国留学生奔赴世界各地,如大潮奔涌,波涛拍岸,奏响了中国向世界吸收先进文化养分、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中国发展、与世界文明共鸣的交响乐章。

在60年间一波波留学大潮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留苏学生共同组成了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如今他们大多年过古稀,不少人已经辞世,但是这个留学群体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留学潮涌六十年
2009-07-31

新华网北京7月30日电(记者夏文辉 吴晶 袁原 高帆)在新中国60年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以“留学”的形式一批批跨出国门,勤奋攻读于异域,孜孜不倦地汲取先进的知识与理念。60年光阴荏苒,一代代留学生负笈归来,将理想与抱负融入国家发展与民族振兴,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做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月17日,留学生在新加坡的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联欢会上表演舞蹈。当日,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举行2009年中国留学生及学者联欢会,200余名师生欢聚一堂,共同辞旧迎新。 新华社记者 高川 摄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相关链接
    ·成都肇事司机孙伟铭一审判死刑:交管机关应
    ·卓琳逝世后胡同街坊自发到邓家门前驻足哀悼
    ·中央为何密集部署和加强地方县级纪检监察力
    ·有一种腐败叫“余权变现”
    ·汶川预计明年达震前工业水平
    ·未来3天南方大部将现高温 福建局地最高温达
    ·大盘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国人知多少
    ·“被”字一语风行后的权利焦虑
    ·卓琳:邓小平半个世纪的“拐杖”
    ·卓琳曾多次为宣威"希望工程"捐款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