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略阳通村水泥路助力农民走上致富路 |
2009-07-15 |
|
人民网西安7月13日电(杨彦、郭彩丽)一条条像“银丝带”一样的通村水泥路,在秦巴腹地略阳县境内的沟沟岭岭中环绕,一辆辆来来回回的摩托车、农用车、货车打破了昔日村庄的寂廖;通村水泥路改变了过去农民行路难、农村发展难的局面,使农民兄弟敲开了通往致富的大门。
陕西略阳县境内山大沟深,行路难严重阻碍着农村经济发展。为彻底解决农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清除制约经济发展的“拦路虎”,该县把实施通村水泥路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一件大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交通等相关部门、乡镇、村组群众密切协作,许多厂矿企业、个体户和群众还纷纷捐资投劳,逐步摸索出了“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统筹发展”及“建管养一体化”的新模式。据了解,近三年,新修通村水泥路58条249.5公里,水泥路通村率达60%,8万多群众直接受益。
白石沟乡安坪沟村最早开办农家乐的王祥,自去年通村公路修到家门口后,生意一天火似一天,进入冬季后,他又率先添置了一台柜式空调,客人纷至到来,“现在出门就是公路,出入方便了,来农家乐的客人更多了,不但我们的收入增加了,当地群众的腊肉、核桃等土特产品也能卖上好价钱了。”王祥乐滋滋的地说,“虽然去年受了地震的影响,但收入个2万多不成问题!”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农村公路的不断延伸,有力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经营理念,依托农村路网,一大批群众走上了富裕路。许多地方建成优势水果、优质粮油、无公害蔬菜基地;乌鸡、石参、木耳等特色产品源源不断流入市场;白石沟、接官亭等乡镇发展“农家乐”百余家,年创收百余万元。城关镇谢家坪村、官地山村是全县果业基地,可由于过去道路不好,果品运出去难,卖不上好价钱,现在路修好了,犁果收获季节,大伙再也不愁运输问题,收入大幅增加。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