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贫富不均,造成内需不足,这似乎已成高层共识。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全球智库峰会上建议,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把富人缴的税通过财政杠杆转给低收入群体。通过均贫富,可以让穷人有钱可花,从而促进国内消费,推动经济增长。(7月4日中新社电)
世界上之所以存在贫富差距,大概都是因为富人拿的多,穷人拿的少,也就是一次分配不公。但导致贫富差距的原因,应该不只这一个:政府乱花钱、乱收费,公权力腐败导致钱权交易,甚至战争,都未尝不会令贫者愈贫,拉大贫富差距。
中国现在贫富差距大,自然与一次分配密切相关。但不能忽略了其他“病因”:中国人不敢花钱,直接的原因,就因为学费太贵、医药费无底、房价太高。
通过法律手段把富人部分的钱,转移支付给低收入者,知易行难。加重税收,比如增加遗产税,面临种种困难。比如会降低富人投资积极性,最终影响经济运行的效率。数月前,英国首相布朗决定“杀富济贫”,结果就有不少英国富翁威胁移民。
在中国,税收作为均贫富的杠杆还有特色性困难。向富人征税的前提是知道富人的收入,而中国政府的困境恰恰在于,不知道富人的真实收入。不容否认,这是政府与富人在收入和财富信息上不对称。结果,均贫富的口号叫响有年,却很少见诸行动,更未见出实效。
不过,政府并非完全无能为力,但政策必须针对中国的具体情况,体现“中国特色”。学费贵,医药费无底,房价高,根源在于政府的教育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和财政政策。一些国企控制着能源、通信、交通、金融等“战略产业”,而这些行业属于基本消费领域,民众需求刚性小,而这些行业恰恰很大程度上依赖政府定价。只要政府不再与民争利,老百姓就可以松口气,多出钱来购买别的东西。
均贫富值得政府去做,但要先做可为之事,再徐图改良整个分配体系。把富人的钱拿来给穷人花,需要观念、政策、法律的配套调整,政府只能求实效于将来。相比之下,把社会保障搞好了,把垄断国企的价格管好了,低收入者马上可以在教育、医疗、通信、能源方面减少支出,即使收入不高,也可以安居乐业。(杨于泽) tuji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