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这里重要的一条,就是“急、难、险、重”的场合,领导干部一定要到第一线;越是情况危难、危急、危险,领导干部越是要在第一线。这是我们党的老传统、好作风,也是和平年代对我们宗旨意识强弱的一个现实检验。困难面前你不身先士卒,而是往后缩,那么一个领导干部,在群众中、在下属面前,还有什么威信?
“急、难、险、重”领导干部要到第一线,首先要“挑担子”。挑担子就是承担责任。领导干部第一要负责,许多事情领导都是“第一责任人”。负责任,就要到第一线,就要亲自处理问题、直面危机、排除险情。如果处在领导甚至是“一把手”的位置上,出了事情又不挑担子、不负责任,还要这个“第一责任人”干什么?
“急、难、险、重”领导干部要到第一线,还是为了“下决心”。下决心就是拍板。“急、难、险、重”的现场,往往情况复杂,你不到第一线去掌握实情,怎么好下决心,如何拍得好板?危急的第一线,又往往七嘴八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领导干部亲自去拍板,意见才能统一,时机才不会延误,危情才能及时排解。如果“急、难、险、重”之时,领导缩在后面、躲得远远的,那就一定会出现群龙无首,互相抵消的情况,就一定会出大问题。
“急、难、险、重”领导干部要到第一线,更是“做榜样”。榜样的力量无穷,无声的命令最有震撼力。“急、难、险、重”的场合,“下面”看着“上面”,群众看着领导,领导干部只有亲到一线,亲上火线,身先士卒,做出表率,大家才会往前冲,而领导的威信和形象,也往往是在这种场合才会树立起来。我们常说,要群众做到的,领导干部自己先要做到,如果一到“急、难、险、重”的关键时刻,却不见领导的人影,不闻领导的声音,那还要你干什么?那还有什么“威信”可言?(申 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