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俊明 作者文集
领导干部的职务消费,是当前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一个难点问题,也是人民群众广为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据有关材料显示,我国每年公款吃喝在2000亿元左右,公车费用在3000亿元左右,公款出国(境)考察在3000亿元左右,仅此三项耗资就相当于4个三峡工程。这些数字不一定精确,但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6月2日《瞭望新闻周刊》)
领导干部职务消费数量之大,浪费之巨,令人震惊,更让人痛心。对于职务消费,彻底禁绝或是在短期内实现大幅度缩减,都不太现实。当务之急,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减少公务开支,最终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存在问题并非一天两天,实事求是地讲,公众对此也没指望能一蹴而就。然而,公众不能理解的是一方面各级政府、各部门都在强调控制职务消费,另一方面职务消费数额却有增无减。公众希望看到政府控制职务消费的务实举措,哪怕每年只是减少几十个亿,也会极大增强公众信心,取信于民。
职务消费不仅影响政府形象,更严重腐蚀着公务员队伍。一些领导干部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往往都是由不正当的职务消费开始的。正所谓“勿以恶小而为之”。当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款出国(境)游变成一种习惯,腐化堕落似乎也就顺理成章了。每一名领导干部都是党的财富、国家的基石,严格规范职务消费,是增强公务员党性、转变工作作风的有效举措,也是对领导干部队伍负责任的态度。
对于那些公款消费的领导干部而言,一顿饭一头牛也许很平常,可这一顿饭钱,或许就是那些处于贫困落后地区家庭一年的收入。职务消费不论多少,花的都是国家财政,即纳税人的钱。而税收的目的,用前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的话说,是为了“充分发挥税收筹集财政收入和调节经济、调节分配的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减少一些职务消费,就可以省出更多的钱用于民生工程,让国家的福利政策惠及更多民众。
对领导干部的职务消费问题,国家很重视,也曾多次下发红头文件进行规范。然而,情况往往是整治的风头紧,职务消费就适当收敛;整治风头一过,职务消费便恢复如初。这种拉锯式的整治,对减少职务消费的作用极其有限。我们应当认清现实,承认治理职务消费的难度。在此基础上,制定缩减职务消费时间表,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最终实现逐年递减。
缩减职务消费是一场“硬仗”,既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也不能慢条斯理、和风细雨。我们不妨从今年开始,哪怕先省下“半个三峡工程”,也是了不起的成绩。
相关文章: 公款买烟也该“戒”了 禁公款消费本不该去麻烦中纪委 控烟协会倡议禁公款烟让人尴尬 禁止公款买烟折射财政预算软约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