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广州《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5月31日正式“浮出水面”,《意见》中明确规定,将理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实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分级管理,取消国有企业的行政级别和可视作的行政级别,“市管企业和其所属企业不再称为可视作市局级、副局级单位”,“但此后市国企新任命的领导人员,将不再和行政级别挂钩”,广州市国资委主任张连广这样解读。(6月1日《广州日报》)
国企高管欲去行政化,其实已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了,早在2000年10月,国家经贸委就发布了《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试行)》,规定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不再套用党政机关的行政级别。今年3月,上海发布了上海国企高管开始取消行政级别,并且率先在浦发银行试水这一举措。但之后,其试水的结果却没有了下文。
从试行取消国企高管行政级别的设想来看,不能说不好,而且就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而言,取消国企高管的行政级别是遵循市场规律的必然选择。但如同许多带着行政善意的决策一样,有充足的行政善意,未必能换来具体落实时的良好结果,具体到沪、穗两地取消国企高管行政级别一事,同样存在着制订举措易落实举措难的问题。
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虽然包括国企管理方国资委在内的高层都一致认为取消国企行政级别能让国企的市场化变得更为彻底,从而使得国企变得更具竞争力,但考虑到目前国企与机关单位还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机关干部任命为国企高管,或是由国企高管升任为机关干部的现象依然时有发生,这使得取消国企高管行政级别的设想有半空高悬的意味。
倘若国企与机关的关系始终存在着斩不断理还乱的关系,那么有关方面如何将行政级别彻底逐出国企高管层呢?更何况,许多高级管理层都采用着行政与职称双跨的方式管理着企业,行政方面涨工资,一次不少,而职称方面有加薪,高管们一样可以丝毫不差,去行政级别,就是要去掉这些高管们手中的双重特权,其遇到抵抗是必然的。
某种程度上而言,只要国企与机关的关联永远保持着藕断丝连,那么就算是出台再多的取消行政级别的政策,恐怕也无济于事。因为就算是取消了国企高管的行政级别,由相关部门任命国企高管的模式依然不会有改变,这意味着即使一家大型国企新来的高管不按行政级别拿取工资,但在私下,行政级别依然是非常清晰地存在的。
所以,国企高管去行政化的关键,不在国企高管是否按照行政级别拿薪,而在于能否彻底斩断与行政机关之间的联系,遵循着市场的规则去任用国企高管,唯有这样,方能让国企在取消高管的行政级别之后,真正沿着市场之路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