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八日,一些应届大学毕业生在北京怀柔区“村官”报名现场报名。新华社发
今春,江苏省组织部门特别忙:要从近5万名报考人员中,选出最优秀、最适合的5010名大学生到农村去做“村官”。为此,组织部门不得不增加了一个笔试环节来优中选优。以前一些人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大学生‘村官’计划”只是在巨大就业压力面前扮演着一个应急或缓冲的政策角色,不可能成为长久之计。社会上如火如
荼的村官报考热潮否定了这一说法。“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是培养接班人的重大战略举措”逐渐成为人们的认识。
大学生是农村的“新鲜血液”
毕业了该不该去农村?大部分学生、家长和老师都是持肯定态度的。
“我认为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去做‘村官’,不是让他们下农田捡起锄头,而是希望他们能结合所学知识利用专业特长,给农村带去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经验,真正带领农民们富起来。”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加工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班主任赵老师说,他的一位学生就是大学生“村官”里的优秀一员,这名学生到村任职后,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当地的实际情况,动员农户与村干部采取合资形式创办企业。“现在他创办的企业已经正式投产,成了全村的支柱产业。
此外,许多深入“村官”工作第一线的优秀大学生们,已经开始融入农村生活。他们也表示,农村生活带给他们的不仅是工作机会和锻炼,更对他们的人生有着重大影响。王树春是扬州市高邮镇丁庄村的一名普通大学生“村官”,在博客里详细记述了自己怎样扎根农村,怎样从刚开始的对村民生活不熟悉,到现在利用博客向更多人介绍高邮、介绍丁庄。王树春坦言:“基层工作非常辛苦,但基层是锻炼人的舞台,是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平台,我坚信,深入基层锻炼将成为我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选派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到农村工作,还获得了广大农村干部的支持和欢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需要我们本土的村干部做好服务工作,更需要大学生这些新鲜的血液为我们带来发展的动力。”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和管理,江苏省宝应县专门为新来的大学生们开展了“抓、带、促、育、赛”等一系列措施,着力提升大学生们的能力素质,使他们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此外,为了让大学生“村官”尽快熟悉情况,该县明确要求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大学生“村官”培养帮带的第一责任人,实施“传、帮、带”,向大学生“村官”传授农村工作经验和方法,帮助他们熟悉民风民情,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