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中国特色 中国亲民 国家礼仪 全民学习 国家记忆 图文聚焦 行业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图鉴国情 亲民工程 国礼系列 图解国学 图鉴国史 博览古今 地区消息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情集萃 亲民项目 国礼品鉴 国学精华 国史系列 中图推荐 国际博览 关于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亲稳发掘汇报
亲稳发掘汇报软件,采用最先进的网络搜索
·入编邀请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创新三峡劲推制造业腾飞
2009-06-01
  本报武汉5月29日电(记者田豆豆)今年是三峡工程工期的最后一年,一系列好消息从三峡传来:在金沙江向家坝、溪洛渡,在巴西JIRAAU水电站……已经掌握核心技术具备大型设备制造实力的中国企业,频频接下国内、国际水电大单。中国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说:“三峡工程的最大亮点是自主创新。正是通过三峡工程自主创新,我国实现了70万千瓦大型水轮机组设备制造的国产化,并迅速跻身世界大型机电设备制造先进国家的行列。”

  2008年底,40多名专家对三峡左右岸电站运行状况进行评审,得出结论:右岸电站机组总体性能优于左岸电站机组,国产机组运行情况良好,达到了国际同等水平。这意味着,通过自主创新,中国“徒弟”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对此,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沙先华说:“三峡工程让国内大型装备制造业走出了一条‘以市场换技术,再以技术占领市场’的成功道路。”


  10年前,中国的大型水电装备设计制造能力比发达国家落后30年。得益于国家在三峡工程建设上“技贸结合、转让技术、联合设计、合作制造”的战略方针,1996年三峡左岸14台机组面向国际公开招标,决心“以市场换技术”。三峡总公司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提出“三个必须”:投标者必须与中国制造企业联合设计、合作制造;必须向中国制造企业全面转让核心技术,培训中方技术人员;中国制造企业分包份额不低于合同总价的25%,14台机组的最后2台必须以中国企业为主制造。

  起初,外商并不能接受这个“苛刻”的条件,但三峡总公司牢牢把握谈判主动权,最终阿尔斯通和ABB、VGS联合体两大国际联合体中标,中方厂商哈尔滨电机厂有限公司(哈电)、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东电)获得分包权。为确保核心技术转让完全到位,三峡总公司支付了1635万多美元的技术转让费,并在合同中设立经济约束条款。经过数年的学习、消化、吸收,国内两家分包商终于“出师”了。在2004年进行的三峡右岸电站水轮发电机组招标中,哈电和东电一举拿下8台机组的制造合同,平均每台国产设备比进口要节省投资4450万元。此后,三峡机组的国产化率不断提高,到现在正在建设的三峡地下电站,机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90%以上。

  “创新三峡”,源于中国企业“倒逼”的勇气。“自主创新是被‘逼’出来的。”哈电总经理助理陶星明说。大型水电机组转轮稳定性问题是一项世界性技术难题,连“洋师傅”都没解决,中国“徒弟”行吗?哈电和东电的科研人员迎难而上。历时2年,哈电人终于研发出了新型“L”形叶片水轮机转轮,综合性能超过左岸。凭借该项转轮技术,哈电拿到右岸4台机组的订单。东电最终也以自主开发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转轮赢得了右岸4台机组的自主研制合同。

  如今,三峡总公司开始瞄准新的大型水电开发项目。去年末,三峡总公司斥资110多亿元对金沙江向家坝、溪洛渡水电站的26台巨型水轮发电机组进行招标采购。当初只能做“配角”分包商的哈电和东电凭实力中标19台机组的份额,合同金额近80亿元。这标志着,国内企业已开始挑战新的“世界纪录”——设计制造当今世界最大的8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



  “三峡技术”的青胜于蓝之路


  三峡总公司与长江电力签重大资产重组交易协议

  三峡地下电站签订安装调试工程合同

  中国三峡总公司进军云南煤化工领域
 相关链接
·南京玄武湖国庆换新装迎八方客
·西康铁路复线首座桥梁成功架通
·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迎来第5000万名游客
·武汉铁路今日迎来客流高峰
·北京怀柔:国庆佳节忙秋收
·“纳沙”影响南宁趋于结束
·中国航天专家在国际宇航联大会上获两项大奖
·客运值班员 假日更忙碌
·坚守急救 我工作我快乐
·湖北举办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摄影展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 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0956号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特色 亲稳舆论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国礼卡 福利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