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中国特色 中国亲民 国家礼仪 全民学习 国家记忆 图文聚焦 行业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图鉴国情 亲民工程 国礼系列 图解国学 图鉴国史 博览古今 地区消息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情集萃 亲民项目 国礼品鉴 国学精华 国史系列 中图推荐 国际博览 关于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亲稳发掘汇报
亲稳发掘汇报软件,采用最先进的网络搜索
·入编邀请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上海对口支援“真扶贫、扶真贫”
2009-06-01

每当晨曦来临,就是重庆万州区新田镇谭绍村的蔬菜种植大户姜育兵忙碌之时。面对供不应求的蔬菜市场,姜育兵心里乐开了花。今年38岁的姜育兵,为三峡库区移民。过去,他是江边一纤夫,住土房,出苦力。

2007年,上海用对口支援资金为姜育兵援建了标准化蔬菜大棚后,他如虎添翼,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带领身边群众致富。如今,谭绍村的几千亩蔬菜基地,姜育兵掌管了200多亩。

姜育兵生活的变化,是上海17年对口支援硕果累累的生动写照。

1992年,上海正式对口支援三峡库区,拉开了上海对口支援工作的序幕。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上海先后对口支援重庆市万州区,湖北宜昌市夷陵区,西藏日喀则地区,云南省文山州、红河州、迪庆州和普洱市,新疆阿克苏地区等8个地区。去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上海每年又拿出财政收入的1%,全力支援都江堰市的灾后恢复重建。

截至2008年底,上海仅在8个对口支援地区就已安排财政无偿援助资金30.36亿元,实施帮扶项目5467个;帮助对口支援地区培训各类人才18万多人次;签署经济技术合作项目1061个,协议资金369亿元。

资金帮扶:从“撒胡椒面”到“整村推进”

上海对口支援专项资金,最初是每年几千万元,而到2008年,递增到近4亿元(不含都江堰市)。

帮扶伊始,资金怎么用?如果“撒胡椒面”,或许一时看似光鲜热闹,实效难以得到长远保障。

上海对口支援云南,决定让有限的扶贫资金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1997年,上海在云南四个州市探索建设“温饱试点村”,即集中资金、集中力量先选择有条件开展项目的村进行示范,完成一个、彻底脱贫一个,防止“返贫”,循序渐进。2007年,“温饱试点村”的整村推进,又发展为“整乡规划、整村推进、连片开发”。

上海第六批援滇干部领队、市政府驻昆明办事处主任孔令军介绍说,区别于“撒胡椒面”式的做法,整村推进模式的优势在于,可针对每一个村实际情况,有机整合生活基础设施、社会服务事业、特色产业培育等多个方面,集中集聚帮扶力量,进行全方位提升。

对口支援云南13年以来,上海已在云南累计投入无偿援助资金近12亿元,重点援建整村推进试点项目1954个,使对口地区40万人实现温饱安居,并辐射带动周边80多万人脱贫致富。

帮扶资金用在刀刃上。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按照“整村推进”要求,量身制定出上海“白玉兰重点扶贫村”建设标准。如今,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和阿瓦提县的9个“白玉兰”新村,村庄内部主要道路实现硬化,水利、农户庭院经济等基础设施初步完善,村民其乐融融。

项目帮扶:从公益服务到授人以渔

前些年,上海在对口支援地区的援建项目主要是医院、学校、广场、马路等市政公共设施。

这些年,上海的对口支援,越来越向民生倾斜。市委、市政府领导嘱咐对口支援干部,要经常研究农牧民需要什么,让广大农牧民得实惠。对口支援要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当地群众的口袋鼓起来了,钱多了,才是最大的实惠”。

上海第五批援藏干部领队、日喀则地委副书记赵卫星介绍说,在第五批192个援藏项目中,超过80%分布在县及县以下;援藏资金中的65%直接用到了农牧民身上。

在普洱市普洱县,当地农民依靠上海援助的资金购买奶牛和养牛设备,奶牛的本金每月从农民出售的鲜奶中抵扣,扶贫资金实行滚动使用、滚动发展。即:先购牛让农户饲养,3年后回收奶牛成本,收回的本金再扶持新的农户,让一笔资金多次发挥效益。实施项目的普洱县宁洱镇曼连村第九村民小组的示范户,如今有的新买了液化气,有的买了摩托车,从挑担送奶变成了摩托送奶。

光给钱,还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民生莫过于“授人以渔”。上海2006年启动的对口帮扶云南德昂族项目,第一步就是在当地建立农村人才培训学校和青年就业培训基地。在云南文山,上海援建的劳动技能培训中心,一茬茬“技术农民工”新鲜出炉,外省的劳务订单第一次发到了文山,这在以前还从未有过。2008年建成的万州上海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已正式运行,年培训量达到1万人次以上。

产业帮扶:从单项合作到整体构建

上海市合作交流办主任林湘表示,真正的扶贫,就是让当地经济轮子“转”起来。

产业构建,因地制宜。阿克苏地区产棉量占全国的1/9,当地日夜想着要把纺织产业做大。上海援建干部决定揽下这个“富民工程”,帮助当地建造纺织城。

产业构建,筑巢引凤。三峡库区一度面临产业空心化和移民就业难题。针对对口地区财政收入少,招商引资配套能力弱的“软档”,上海帮助重庆万州和宜昌夷陵建成了总面积近15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并通过深化工业园区对接和合作开发,引导沿海地区企业向对口地区定向转移,增强当地的“造血”功能。截至2008年底,已有长安跨越专用车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纷纷落户。

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产业,是对口支援地区经济的长远保障。最近,上海对口支援都江堰市恢复重建首批项目———都江堰市10万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开工建设。这有利于带动当地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型,有利于增强都江堰农业造血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让灾区人民直接得益、长期得益。万里之遥,我们仿佛看到了对口支援地区百姓喜悦的笑脸……

 相关链接
·南京玄武湖国庆换新装迎八方客
·西康铁路复线首座桥梁成功架通
·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迎来第5000万名游客
·武汉铁路今日迎来客流高峰
·北京怀柔:国庆佳节忙秋收
·“纳沙”影响南宁趋于结束
·中国航天专家在国际宇航联大会上获两项大奖
·客运值班员 假日更忙碌
·坚守急救 我工作我快乐
·湖北举办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摄影展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 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0956号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特色 亲稳舆论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国礼卡 福利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