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人民日报》报道,国资委统计的数字显示,中石油等100家中央企业2009年计划招收应届毕业生203616人,比2008年实际招收人数增长近7%。
近年来,央企利润直线上升,但是,企业为社会应尽的责任却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为:利润上缴国家不到10%,A股东分红一百年不够发行价成本,H股股东分红却年年超过发行价;招收大学生人数太少,巨额利润只为少数人提供高工资。不论从哪个角度看,央企扩招大学毕业生,都是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但扩招的力度只有7%、总人数只有20万,仍然偏低。这不是拍脑袋想当然,而是基于以下的分析:
资料显示,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职工从1997年底的7800万人减少到2004年底的4500万人。但垄断企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却在十年里迅速扩大。2007年,全国国有企业上缴税金1.77万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34.5%。与2002年相比,全国国有企业户数虽然减少了4.36万户,但营业收入、实现利润、上缴税金分别年均增长18.7%、36%和20.4%。2008年,全国所有国有企业实现利润11843.5亿元,仅140多家中央企业实现利润6652.9亿元。其中70%以上利润是由十家左右的垄断企业创造的。可见,国企有着巨大的容纳员工空间。
从现实考量,大量招收大学毕业生,还有利于“摊薄”居高不下的垄断行业高工资,局部改变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从而导致内需不振和社会矛盾突出的现象。2005年,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垄断行业共有职工833万人,不到全国职工人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估算相当于当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国际上公认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合理水平在3倍左右,但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已经由1978年改革之初的1.8倍左右,飙升为2005年的10倍左右。只要国家拿出决心和勇气,通过增补人员适当摊平工资收入比单纯的“限薪”有效得多。
当然,要求垄断企业多招大学毕业生,是在垄断被打破之前的一个不得已的次优选择。同时,通过广纳人才,也为下一步打破行政垄断、拆分垄断企业做好人才和知识储备。
□童大焕(媒体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