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息烽县人民法院紧紧围绕贵阳市委 “三为民”实践主题和县委“科学发展、建强升位”主题要求,高悬四面“司法为民”镜,采取系列便民利民措施,为人民群众提供诉讼之便,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高悬显微镜:细处暖民心
以人为本,从细处着眼,为群众搞好服务。在立案大厅配备了相应设施:如沙发、饮水机和报刊等,方便来办事群众有地方坐,有茶水喝,有报纸看,在等待开庭和接待时有地方歇息。同时,在立案大厅实行咨询、立案、收费“一站式”服务,人民群众来院诉讼,不用跑上跑下,在同一窗口就能办完相关手续。让老百姓有了回家的感觉。“我们始终视人民群众为父母、兄弟、姐妹、子女。自己的亲人来了,我们肯定要好好招呼。”院长李志强这样对全院干警说。
高悬广角镜:全心解民忧
统筹兼顾,加大司法宣传,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司法服务。由于息烽县人民法院地处山区,面积较广,人民群众来院或到人民法庭诉讼极为不便。原有的巡回法庭固定时间、地点的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此,息烽县人民法院建立了“村级司法联络员”制度,开通了“诉讼直通车”,并制作了3万份便民服务卡,发放到广大农村群众手中。只要群众拔打便民服务卡上的相应电话,司法联络员或“诉讼直通车”就能迅速的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或诉讼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农村群众的纠纷矛盾的调处解决。不到一个月时间,通过“诉讼直通车”办理的案件就有26件,接听人民群众法律咨询的电话45人次,与以往相比,有了明显的增加。为帮助诉讼当事人正确行使诉讼权利,息烽县人民法院将诉讼风险提示、诉讼须知、法官进言等发给当事人。为当事人诉讼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息烽县人民法院还通过同岗替代、一次性告知、双休日及工作日中午接待等制度措施,为人民群众办事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高悬反光镜:切实维民权
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县法院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司法为民服务的第一信号,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维护人民群众的正当权益。“没想到拖了这么久的工资还能领到。”看着刚发到手的工资,息烽县温泉镇尹庵村村民陈发贵高兴地说。4月14日,息烽县法院干警将17657元工资发放给陈发贵等35位农民工,使他们被拖欠三年之久的劳动报酬得以兑现。由于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今年,息烽县返乡农民工大量增加,农民工权益特别是工资涉诉问题增多。为此,息烽县人民法院成立了返乡农民工咨询立案接待组、诉讼案件审判合议庭、裁判文书执行组,具体负责对返乡农民工的接待、咨询、立案、案件审理、执行兑现等工作,切实有效地帮助他们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目前已审(执)结涉及返乡农民工的案件23件。同时,县法院认真对待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失误,积极整改落实。通过诚恳的工作,县法院的工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赞扬。“想不到院长会亲自上门来给我道歉。”4月14日,当息烽县法院院长李志强,为在调解中的一个“小差错”诚恳地向当地经营地板的吕红卫道歉时,吕兴奋地说。高悬放大镜:涉民无小事。
民生是最大的公务。息烽县人民法院历来高度重视民生事情。为畅通人民群众表达诉求渠道,有效防止涉法涉诉信访的发生,该法院变上访为下访,由院领导定期到各乡镇开展“一线接访”。下访前,提前七天在乡镇张贴公告,将接待时间、地点、接待人等予以公示,让人民群众了解,有备而来进行信访。今年1-5月,息烽县人民法院共到乡镇下访6次,接待群众39人次。其中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当即立案5件6人,解答法律咨询27人,告知其反映的事项应到有关部门解决的6人。该项活动的开展,及时有效地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为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地方经济科学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抓好小事就是大事!把一桩一桩的小事办好了,稳定的大事也就办好了!今后县法院要进一步努力实践‘三为民’,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为党委、政府排忧解难。”县法院院长李志强说。(袁奎)
|